第2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读下图,完成1~2题。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2.图中丙表示地区,冬春季节应重点防治的灾害是()。A.寒潮B.低温冻害C.沙尘暴D.森林火灾解析第1题,甲、乙、丙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松嫩平原和大兴安岭北部,分别适于畜牧业、种植业和林业发展。第2题,图中丙处主要为天然林区。冬春季节东北地区降水少,空气干燥,应注意森林防火。答案1.D2.D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料,a为人均耕地面积(公顷),b为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千克/公顷),结合有关知识完成3~4题。黑吉辽沪苏浙全国a0.310.210.100.020.070.070.10b4.925.875.097.046.216.184.893.东北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长江三角洲低的原因主要有()。①水热条件组合较差②农业科技水平较低、传统经验丰富③农业投入不足④人均耕地面积大、粗放经营⑤土壤差异⑥生产习惯差异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④D.①②④⑤4.长江三角洲粮食商品率较东北地区低是因为()。①水网稠密,耕地破碎,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较低②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③农业投入不足④土壤条件较差A.①③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解析第3题,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东北地区水热条件组合较差,农业投入不足,粗放经营,因此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偏低。长三角则因为人均耕地少,精耕细作,农业投入较多。第4题,长三角粮食商品率较低,主要是因为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人口密集,人均耕地面积少,余粮少。答案3.C4.C(·江西百校联考)黑龙江省黑河市(50°15′N)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据此完成5~6题。5.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A.劳动力缺乏B.灌溉水源缺乏C.热量不足D.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6“”“”.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C.全球气候变暖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解析第5“”题,依据材料中黑河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这一信息可知,限制水稻种植的主要原因与纬度高低有关,而纬度高低又直接与热量有关,故原来制约黑河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第6题,现在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与气温升高以及适应这一纬度的新水稻品种的开发有关,而能够持续高产、稳产等强调水稻品种的优良,故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引入。答案5.C6.B(·金华十校联考)“”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7~9题。7.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Ⅰ①B—.Ⅱ②C—.Ⅲ③D—.Ⅳ④8.表中②、③两地降水差异明显,与其成因无关的是()。A.纬度B.地形C.海陆位置D.季风9.与江汉平原比较,Ⅳ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是()。A.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B.肥沃的土壤C.雨热同期的气候D.地广人稀解析第7题,①、③地年降水量小于400mm,故对应Ⅰ或Ⅴ,又①地年均温较低,故对应纬度较高的Ⅴ,③地对应Ⅰ。②地年降水量为881mm,较丰富,对应Ⅲ,④地年均温较低,对应Ⅳ,则⑤地对应Ⅱ。第8题,②、③两地分别对应Ⅲ、Ⅰ,读图可知,两地纬度相当,故其降水差异明显与纬度无关。第9题,Ⅳ地区是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其粮食商品率较高的最主要因素。答案7.D8.A9.D阅读甲、乙两图,回答10~12题。10.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11.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A.气候资源优势B.动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12.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第10题,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