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执教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组执教者:朱桂芳教学对象: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二(1)班教材分析:《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因此,这一课的寓意对他们来说,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教学点:1.认识“沿、际、信”3个生字。2.借助文本,补充故事内容。学习目标:1.认识“沿、际、信”3个生字;会写“沿、信、抬”等8个生字。2.借助文本,补充故事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对话。4.初步理解寓意,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看全面的道理。教学重点:抓住青蛙和小鸟的的三次对话朗读感悟,了解他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懂得人要开阔眼界,不能做井底之蛙,目光短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认识“沿、际、信”3个生字;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个故事和大家分享。先看看故事第一个主人公是谁呢?(出示青蛙的图片。)2.除了青蛙,这故事中还有一个小动物,她就是——(出示小鸟的图片。)3.揭题。二、学习故事,感知故事内容1.学习故事的开头,学习生字:沿。2.再读故事,补充故事内容,随机学习课文的生字。3.深入理解故事,了解青蛙和小鸟争论的焦点。4.引导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三、拓展故事,培养说话能力1.当青蛙跳出井口时,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2.小组交流,班内汇报。四、小结课文五、作业乐园1.回家把这个故事与家人讲一讲。2.推荐课外读物《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板书设计:13坐井观天水(小鸟图)井天无边无际(青蛙图)图天井口那么大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理解寓意;学习生字。教学过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