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大班幼儿合作性的培养一、问题的提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面对困难孤军奋战将会延缓社会的发展,21世纪的优秀人才除了具有广博的知识、全面的技能还必须具有高度的合作精神与合作技巧,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无穷的力量。孩子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合作精神对于他们同样重要,关系到他们长大后能否与团体、他人之间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以良好的个性积极影响社会。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互相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玩的时间少,与其他的孩子一起玩的时间更少,他们通常呆在家里独自游戏,习惯了一人支配所有的玩具。父母有时也会充当他们的临时伙伴,困难时一声“爸爸”,父母必当全力配合,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进入幼儿园后,在游戏中,他们也往往表现的比较孤立,或是只知道让别人来帮助自己而不知道去配合别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的有着自私、不合群等影响社会化进程的表现。这些因素会使幼儿的个性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我有意识的对幼儿进行了合作意识的培养。二、方法与步骤(一)实验对象幼儿园大班,共60名5-6岁幼儿。(二)实验方法采用实验班与对照班纵横对比的方法。(三)实验时间2007年9月—2008年2月历时半年(四)实验步骤1、将本班幼儿作为实验班,以任意平行班为对照班。2、对两班幼儿合作意识、合作表现进行测查。3、指定实施计划,在一学期中按计划对实验班实施针对性教育,对照班按常规教育进行。4、计划实施一学期后,再次对两班幼儿进行测查。三、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内容方法(一)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让他们愿意与别人合作。在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过程中,教师之间或父母之间的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将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他们会模仿教师、父母的言行进行一些模拟的合作,如:在娃娃家游戏里,“妈妈”会对“爸爸”说:“今天中午我们吃饺子,过来帮我包饺子好么?”两人便开始了模拟合作,这便是幼儿合作的起点。同时,同伴的活动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仔细的观察他们的行为,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共同讨论他们的合作方法及其这样做的好处,让幼儿知道:同样一个游戏,一个人想出一种玩法,许多人在一起就会有许多种玩法,游戏也就更加丰富多采,更富有乐趣了;同样一件事情由两个人或是更多的人一起做,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会帮助你,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主动的去帮助他,这样事情就会做的更快更好,以此激发其他幼儿与别人合作的愿望。(二)克服“以自我需要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学习在合作中协调关系。每一个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都会发现,有的孩子常爱独占玩具并因此与同伴争吵打闹,这是由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幼儿看问题往往从自己的立场出发,他们不知道别人观点的存在及其不同,更不能主动自觉地从他人的立场或角度考虑问题。这使得他们只知道维护自己既得“利益”和快乐,而不能想到或理解到别人的渴望,痛苦的心情,也就必然导致合作过程中冲突的的发生。教师要注意教育孩子克服“以自我需要为中心”的思维习惯,树立正确的平等意识。尤其要重视情感的作用,作正面引导。鼓励幼儿互相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由于自我中心化思维,幼儿一般不善于从同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也不知道别人会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情感。因此,培养幼儿的协作性,必须鼓励幼儿大胆的相互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幼儿知道别人不同的情感以及别人对自己行为的看法,从而适当调整自己。还可通过讨论帮助幼儿分析他们的行为和后果,从而诱导他们在合作中协调关系。如:在我班的一次医院游戏中,只需要两名医生,可三个孩子都想扮演这个角色,三人僵持不下,游戏始终不能进行。这时我让孩子们说出各自的理由,互相商量,很快他们就有了协调解决的办法,游戏顺利进行,果然每一个孩子都玩的非常愉快。(三)帮助幼儿寻找优点,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防止合作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