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尾巴》教学设计与评析忻城县思练镇中心小学蓝美福[教材分析]《比尾巴》是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通过对话说出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四节,每三句为一节,三问三答相互对应,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儿歌旁边的插图,体现了儿歌的意境,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儿歌,感受到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3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撇折);两个偏旁:二(二字头)、八(八字头)(2)、会认12个生字。(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情感目标: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体会动物尾巴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松鼠的尾巴为什么好像一把伞?"[资源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六种动物的卡片(切开尾巴)、红花若干朵[教学过程](一)游戏铺垫,巧设伏笔1、游戏:把手按在白纸上,用笔沿着手形的轮廓,想象:这手印儿像……2、引导比较:同样是手印,发现有的同学手掌大,有的同学手掌小,有的同学手指长,有的同学手指短。总结:不同的同学手印也各不相同。同学们要学会观察、比较,发现生活中事物的不同,感受它们的奇特和美妙。[设计意图:为学习动物们比尾巴巧设伏笔,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奠定了整堂课学习的感情基调。](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1、过渡揭题:刚才我们比手印。那么今天动物家族们要举行一个活动:比尾巴(板书:比尾巴)。昨天它们邀请我带你们去参加,你们乐意去吗?现在,我们一齐出发(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课题)。2、创设情境:(屏幕出示动物画面)你们瞧,它们来热情欢迎我们了,谁来告诉老师,我们该怎样有礼貌称呼它们呢?看,他们多精神,相信它们今天要举行的比尾巴活动的场面一定会很精彩的,我们可得积极投入啊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①用序号标出小节;②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等办法读准字音。2、小组合作学习,自找伙伴互读课文,互听互帮,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时舍得给时间。我们提倡"加强初读、延迟开讲",因为感受语言,理解内容,体验情感都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四)由浅入深,认读生字1、屏幕出示带汉语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教师及时正音。2、由学生毛遂自荐上台当小老师领读生字,想教哪个就哪个,教师坐在学生的座位上与同学一起读。3、再次出现去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自读、抢读、赛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由浅入深,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多形式地读,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认读;师生的角色换位,体现课堂师生平等,实现了新课标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合作者"的教学理念。](五)感情朗读,体会感悟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边读边感悟,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读书收获。[设计意图:这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又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说读懂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读、说的内容,相应分别出示课件:猴子、兔子、松鼠和公鸡、鸭子、孔雀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并相应板书:长、短、好像一把伞、弯、扁、最好看)[设计意图:课堂是学生的,就得让他们把所思、所知说出,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之达到"不待老师讲,自己已感悟"的境界。]3、出示画面比较,让学生明白松鼠的尾巴不是真的伞,而是样子好像伞,理解"好像",并试着用"好像"说话。再出示画面让学生感受"孔雀的尾巴为什么最好看?"把"最好看"换成另一种说法,该怎么说呢?(学生怎么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