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的课堂管理之我见西安市第七十八中学郝愿池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与这个概念相对应的“应试教育”则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把少数考高分的人选拔出来送上大学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素质教育按照学习者自身发展的规律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方法则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习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是教书育人的第一步,因而课堂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课堂管理时,非常注重知识的传授,以为教给学生分门别类的各种知识就能够达到育人的目的,结果是学生什么都学了,什么都知道,考试成绩也都不错,却在实际上还不是一个“成人”,不能很好地完成其人生的任务和社会的责任。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课堂管理时,我们也很注重学生课堂纪律,要求他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思维,去讨论,去处理问题,这样的要求完全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课堂管理存在着弊端,因为学生素质完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这样的“大一统”相反还会把有些特长生的才能给埋没了。在现在全国各地新课程改革的暖风下,教师更应该打好素质教育这面大旗在教学课堂中搞好管理,实施个性化的课堂管理,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课堂管理个性化一、应试教育下的课堂管理应试教育强调智育,导致智育目标狭隘化,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采取强化学习及强化练习,把学习局限在课本之内。学生的要求都是一个样,一刀切,看不到每个孩子的不同。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审视,今天中国的课堂管理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只顾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要求学生听话。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干扰。例如,有的学生精神不振,打瞌睡、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游戏、发短信,有的学生做怪相、哗众取宠等。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此,在学生入学一开始,老师就制定为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行为准则,即教室常规。这些规定在某种程度上,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能起到预防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制定教室常规时,没有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规则的意义——为了维护学生们自己的学习利益;同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执行起来的具体困难,以采取这样的教室常规只能流于形式。在为课堂管理制定规定时,更多的老师是为了用这些条条框框来约束甚至惩罚那些“问题孩子”,很少有老师把张扬个性加以表扬列入规定中。在老师眼里,上课注意听讲、听老师话就是好孩子。2、不去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老师上课是以老师为中心,说个不停、唠叨个没完,总觉得没交代清楚。学生完全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步骤按部就班,还会有整齐划一的统一标准答案。学生上课按照老师说的、引导去做就可以了,这样那些有个性的学生就完全被遗忘了,这样会把那些有特长的“怪才”给埋没了。二、素质教育下的课堂管理的方略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改变,更新管理方法,适应社会,适应时代,适应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