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媒体运用和方音矫正问题摘要:语音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和重点。笔者就目前小学语音教学中的媒体资源利用和方音矫正问题尝试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应加强英语教学研究和指导的针对性,适当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关键词:语音教学;媒体资源;方音矫正一、引言语音是小学阶段外语教学的重点。小学生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可塑像强。[1]形成的发音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今后的语音概貌。小学能否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直接决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程度。[2]根据笔者在教师培训和调研中了解的情况,目前小学语音教学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音标教学、媒体资源运用和教师的语音素养。[3][4]这些问题又以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最为突出。受方音干扰,农村小学师生的英语发音出现系统偏差的现象非常普遍。二、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媒体利用媒体资源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早有共识。媒体具有集成性、情境性、真实性、交互性和动态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它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还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画、音乐等非语言信息,以及动作、表情等辅助语言信息,对促进语言感知和理解具有独特优势。[5]它所提供的规范语音、语调示范,以及包含使用场合和对象等语境信息的典型使用示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体验目的语语言文化的环境,还具备其他资源无法相比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强的特点,因此更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中如能恰当使用,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录音带、教学光盘、电子书、网络在线资源等与教材配套的各种音像产品越来越丰富。这些资源运用到外语课堂中,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语言运用的真实语境,有利于学以致用。媒体资源提供的语言素材在总体质量特别是语音语调上相对优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教师语音技能的欠缺;同时媒体还能跨越时空限制,对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师资有限、课时不足等现实困难能够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缓解欠发达地区小学英语教学条件和课程目标之间的矛盾。因此,在教师素养无法短时间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媒体的补偿作用来促进语音教学就成了当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方面,董奇主持的“攀登英语”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该项目实验基于对目前国内小学英语师资的调查分析,充分注意到目前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的事实,尽最大可能地设计和运用媒体资源对英语教学进行平衡和补偿。在该项目所探索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需要扮演语言示范者的角色,而是转变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一些支架式的学习任务和操练活动,促进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和有意义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弥补了小学英语教师英语专业知识的不足,还降低了对小学英语教师语言方面的要求,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扮演课堂教学促进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直接依赖,切实有效地缓解了高素质小学英语师资相对匮乏的矛盾。发达地区的城市学校和重点学校,软硬件条件都比较好,媒体资源充分,教师素质也相对更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对媒体的使用缺乏理性选择,媒体使用过滥,影响师生间的真实交流,不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中心”思想的落实。因此,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和学校应该着重思考如何发挥媒体的最大效益,同时又要防止它挤占师生交流的主体地位。媒体资源的使用应该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来设计安排,切忌喧宾夺主。不论如何使用媒体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时都应首先考虑内容设计与小学英语课程目标是否协调一致,内容选择和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活动设计的组织结构和呈现形式是否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等基本点。至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课件在哪个环节呈现、以什么形式引入、如何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如何复现、如何让学生模仿、如何设计学生与媒体间的互动等,都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需要来调整,不能一个模式套用于各种课。除课堂上用,媒体在课下的用处也很多,比如让学生自己录音后跟录音原版进行比较,或者同伴合作,互读、互听,再如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