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测评十八晶体结构与性质1.某晶体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这种晶体中A、B、C三种粒子数之比是()A.3∶9∶4B.1∶4∶2C.2∶9∶4D.3∶8∶4答案B解析A粒子数为6×112=12;B粒子数为6×14+3×16=2;C粒子数为1;故A、B、C粒子数之比为1∶4∶2。2.(双选)钡在氧气中燃烧时得到一种钡的氧化物晶体,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晶体属于分子晶体B.晶体的化学式为Ba2O2C.该晶体晶胞结构与NaCl相似D.与每个Ba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a2+共有12个【解析】选A、B。Ba是活泼金属,O是活泼非金属,形成的是离子化合物,A错;根据Ba和O在晶胞的位置,晶胞中共含有Ba的个数为8×1/8+6×1/2=4,O个数为2×(12×1/4+1)=8,所以Ba与O的个数比为1∶2,该氧化物为BaO2,B错;NaCl晶胞结构也是该形状,C对;与每个Ba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a2+为顶点和面心位置,每个晶胞中共有8×3×1/2=12个,D对。3.已知干冰晶胞结构属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晶胞中最近的相邻两个CO2分子间距为ap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胞中一个CO2分子的配位数是8B.晶胞的密度表达式是44×4NA22a3×10-30g·cm-3C.一个晶胞中平均含6个CO2分子D.CO2分子的立体构型是直线形,中心C原子的杂化类型是sp3杂化答案B解析晶胞中一个CO2分子的配位数为12,故A错误;该晶胞中相邻最近的两个CO2分子间距为apm,即晶胞面心上的二氧化碳分子和其同一面上顶点上的二氧化碳之间的距离为apm,则晶胞棱长=2apm=2a×10-10cm,晶胞体积=(2a×10-10cm)3,该晶胞中二氧化碳分子个数=8×18+6×12=4,晶胞密度=MNA×4V=44NA×42a×10-103g·cm-3=44×4NA22a3×10-30g·cm-3,故B正确,C错误;二氧化碳分子是直线形分子,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2,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C原子杂化类型为sp,故D错误。4.有四种不同堆积方式的金属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简单立方堆积,②为六方最密堆积,③为体心立方堆积,④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B.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①1,②2,③2,④4C.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分别为①6,②8,③8,④12D.空间利用率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④【解析】选B。②为体心立方堆积,③为六方最密堆积,②与③判断有误,A项错误;每个晶胞含有的原子数分别为①8×18=1,②8×18+1=2,③1+8×18=2,④8×18+6×12=4,B项正确;晶胞③中原子的配位数应为12,其他判断正确,C项错误;四种晶体的空间利用率分别为52%、68%、74%、74%,应为④=③>②>①,D项错误。5.石英晶体的平面示意图如图,它实际上是立体的网状结构(可以看作是晶体硅中的每个Si—Si键中插入一个O),其中硅、氧原子数比是m∶n,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m∶n=2∶1B.6g该晶体中含有0.1NA个分子C.原硅酸根(SiO4-4)的结构为,则二聚硅酸根离子Si2O6-x中的x=7D.石英晶体中由硅、氧原子构成的最小的环上含有的Si、O原子个数和为8答案C解析每个Si原子占有O原子个数=4×12=2;该晶体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原硅酸(H4SiO4)的结构可表示为,两个原硅酸分子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二聚原硅酸:,二聚原硅酸电离出6个H+后,形成带6个负电荷的二聚原硅酸根离子;在SiO2晶体中,由Si、O构成的最小单元环中共有12个原子。6.下列性质适合于分子晶体的是()A.熔点为1070℃,易溶于水,水溶液导电B.熔点为3500℃,不导电,质硬,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C.能溶于CS2,熔点为112.8℃,沸点为444.6℃D.熔点为97.82℃,质软,导电,密度为0.97g·cm-3答案C解析A、B选项中的熔点高,不是分子晶体的性质,D选项是金属钠的性质,钠不是分子晶体。7.(双选)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科学家发现并证明碳有新的单质形态C60存在。后来人们又相继得到了C70、C76、C90、C94等另外一些球碳分子。21世纪初,科学家又发现了管状碳分子和洋葱状碳分子,大大丰富了碳元素单质的家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C60、C70、管状碳和洋葱状碳都不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C60晶体结构如图所示,每个C60分子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离的C60分子有6个D.熔点比较: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