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章节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合成氨工业有下列生产流程,其先后顺序为()①原料气制备②氨的合成③原料气净化和压缩④氨的分离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2.给装有下列少量固体物质的试管加热,试管底部的物质不可能完全消失的是()A.碳酸氢铵B.碳酸氢钠C.氯化铵D.碳酸铵3.历史表明没有新材料的出现,就没有科技和生产发展的突破。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在于寻找新的信息材料。下列材料可作信息材料的是()A.铜线B.化纤C.橡胶D.光导纤维4.石棉属于硅酸盐矿物,某种石棉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a2MgxSiyO22(OH)2,该化学式中x、y的值分别是()A.5、8B.8、3C.3、8D.8、55.向50mL14.0mol•L﹣1浓硝酸中加入足量的铜,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NO和NO2混合气体(不考虑NO2与N2O4的相互转化),则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A.6.4gB.12.8gC.19.2gD.38.4g6.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次氯酸是一种弱酸的是()A.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B.次氯酸钙能与碳酸作用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C.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D.次氯酸能使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7.检验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是()A.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看试纸是否变蓝B.将固体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看是否变红C.加水溶解,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8.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混合气体2.24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标准状况)氧气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4mol·L-1氢氧化钠溶液至铜离子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50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气体中含二氧化氮1.12LB.消耗氧气的体积为1.68LC.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为0.3molD.参加反应的硝酸是0.4mol9.活性氮原子与二氧化氮反应(N+NO2)同时有四组气体产物:①N2O+O;②2NO;③N2+2O;④N2+O2。测得产物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7,第③组产物所占比例为()A.13%B.23%C.33%D.43%10.金属单质与氯气直接反应不能得到的物质是()A.氯化铜B.氯化亚铁C.氯化钠D.氯化铝11.光纤通信是以光作为信息的载体,让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是()A.氧化钙B.铜C.石英砂D.硅12.下列现象不属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的是()A.苍白色火焰B.瓶口有白雾C.集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D.爆炸13.把70mL硫化氢和90mL氧气(标准状况)混合,在一定条件下点燃,使之反应。当反应完全后恢复到原来状况时,可得到SO2的体积是(不考虑二氧化硫在水中溶解)()A.50mLB.55mLC.60mLD.70mL14.下列物质中按其成分能与玻璃、水泥、陶瓷归于一类的是()A.硅石B.碳化硅C.硅酸钠D.二氧化硅15.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为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宜采用的方法是()A.Cu+HNO3(稀)―→Cu(NO3)2B.Cu+HNO3(浓)―→Cu(NO3)2C.CuCuSO4Cu(NO3)2D.CuCuOCu(NO3)2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如图是由常见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其中A、B、D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M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1)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室常用加热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物质C,其化学方程式:,干燥C常用(填写试剂名称)。(3)E物质遇到D物质时,会观察到现象,若用排水法收集F,则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为(填写物质的化学式)。(4)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17.在下列物质转化关系中,A是一种固体单质,且常作半导体材料,E是一种白色沉淀,F是一种最轻的气体单质。(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目前在现代通讯方面B已被用作__________的主要原料。(2)B和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3)A和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4)C和过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18.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