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光通信模块行业分析光通信模块行业分析目录:一、光通信行业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方向二、光模块基本原理、演进过程及分类三、光模块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四、下游行业需求分析五、行业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介绍六、行业投资风险一、光通信行业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方向控光通信的出现比无线电通信还早。波波夫发送与接收第一封无线电报是在1896年,但早在1880年,美国电话发明家贝尔就已经研究并成功地发送与接收了光电话。1881年,贝尔宣读了一篇题为《关于利用光线进行声音的产生与复制》的论文,报导了他的光电话装置。光通信虽然出现得很早,但它在近代科技发展中却远没有无线电通信发展那样迅速而广泛。因为,真要用光来通信,必须要解决两个最根本性问题:一是必须有能稳定传送光的介质;另一个问题是必须要找到理想的光源。长期以来,由于这两项关键技术没有得到解决,光通信就一直裹足不前。1、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1960年,美国人梅曼发明了红宝石激光器,从此人们便可获得性质和电磁波相似而频率稳定的光源。研究现代化光通信的时代也从此开始。这种激光器产生的光与普通的灯光不一样,它是受物质原子结构本质决定的光,频率稳定,约为100太赫。这种光的频率比已经广泛应用的微波(频率约为10兆赫)的频率高1万倍。用这种光来传送信息从理论上来说,通信的容量可以比微波通信的容量也大1万倍。因此,激光器的发明对光通信的研究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最初发明的激光器在室温下不能连续工作,还不可能在通信中获得实际应用。在光的传输介质方面,人们发现了透明度很高的石英玻璃丝可以传光。这种玻璃丝就是光纤。但初期的光纤,光在其中传输时损耗很大。光的损耗程度是用每千米的分贝为单位来衡量的。零分贝表示没有衰减;20分贝/千米表示光传送一千米已损耗到只剩1%的程度。当时的光纤每千米的损耗大约在1000分贝左右,这样大的损耗,想要用来通信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在内窥镜等装置上用作传光的介质。激光器和光纤的发明,使人们看到了光通信的曙光。而要实现光纤通信,还需要在激光器和光纤的性能上有重大的突破。3/3但是在这两方面的突破遇到了许多困难,尤其是光纤的损耗要达到可用于通信的要求,从每千米损耗1000分贝降低到20分贝似乎不太可能,以致很多科学家对实现光纤通信失去了信心。就在这种情况下,1966年7月,英国标准电信研究所的英籍华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