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歌》教学设计教学课型:自读课教材分析或设想体会诗歌的情感要在朗读中进行,教法就首选朗读法;同时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方法及发现探究的能力,学法定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目标:1.朗读与细读相结合;2.篇章语义分析与自然常识讲解相结合;3.锻炼学生自由想象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模仿写作,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难点: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教学方法:朗读法自读·点拨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实施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导入导语设计我们以前学过泰戈尔的《金色花》,今天我们学习曾和泰戈尔齐名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雨之歌》1.简介作者与背景2.生字词检测3.概述文意4.初读感悟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点由学生自主完成。二、诵读,整体感知文意走进文本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A将诗中的韵脚一一找出来:B讨论一下,这两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学生诵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2.这两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学生思考回答体会修辞的妙用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四、指导研习,深引导学生深入研讨(1)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交流,小组合作展示或代表发言。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此处以读为主,在读中悟情,在层理解课文内涵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的热恋形象的?(2)《浪之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读中加深感悟。五、小结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小结全文,布置作业。仿写句式: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选一意象仿写,注意要有中心)认真练笔(当堂仿写一句)写作训练注重课堂分享。课后反思课堂中,自主学习进行的有条不紊落实到位,但仍然有一点是缺憾,那就是,模仿这种写法仿写一篇散文诗。在这一点上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落实,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欠信任,只是提醒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譬如:小草、小花、秋风、冬雪、梅花、菊花、泥土等等来写几句话,句数不限。现在想想,应该让基础好的学生小试牛刀,不能觉得能力不怎么够就让他们失去操练的机会。有句话说的有道理,什么都不是天生的,是锤炼出来的。教学教研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