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畅学优】2023年高考试题解析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临江仙》(晃补之)古诗阅读+名句默写(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词句注释】1.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2.“身外”二句:一作“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稀,一作“移”。3.细从今夜数:一作“试从今夜数”。4.相会:相聚。5.浅酒欲邀谁劝:一作“浅酒欲邀谁共欢”。6.东溪:泛指风景美好的地方。7.近,一作“尽”。【参考译文】这世间充满闲愁,其中欢乐的事情常常很少。眼前虽是相聚,明年就应当写送别你的诗歌了。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呢。浅酒无别人可劝,惟你能劝;深情无别人可知,也只有你才能知道。春天将尽,东边的溪山风景秀丽,可以与你同游。那里,柳枝垂下,江水倒影;雪花纷飞,梅花零落。【诗作赏析】上片: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与其他宋词相比,前两句显得有些与众不同:直接发议论。“闲愁”与“欢事”相对,“空满”与“常稀”相对。“空满”二字侧重于满。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虽然离别之日尚早,但是在作者看来,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作者从欢愉的聚会想到不久后伤感的离别。由此可以看出词人的情感细腻,也传递出要珍惜友情,不负美好时光的含义。2词的上片写的是与友人在一起的酒筵欢会,却以“眼中欢事常稀”来表现,使欢乐也蒙上一层愁苦的阴影。因为聚会稀少,故而特别珍惜;因为珍惜,故而更怕这段欢事的终结;因为怕它终结故而要仔细地数一数究竟还有多少个相聚的日子。作者真切地表述了细腻的心理活动,很是耐人寻味。下片:浅酒欲邀谁劝,深情唯有君知——这个疑问句流露出友人离别之后,自己无人共饮的落寞,词人再次传递出今晚在一起畅饮的可贵。进而作者直接抒情,发出感慨:我对你的感情怎么样,只有你才能体会。这一句直接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与不舍。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后三句是词人想象之景。离别是避免不了的,提前伤感更是杞人忧天。于是词人豁达地与友人相约春天再聚首。春天不久后来到,东溪又会是一片春光。到时候我们再畅饮欢聚,去看岸边依依杨柳倒映水中,去赏雪中枝枝梅花凋零。“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这两句被后人赞为“绝妙“。词人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邀约友人春日再聚,既安慰了即将远去的友人,更安慰了自己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一片春光之中,伤感中又带有乐观与豁达的情愫。下片当以“东溪春近好同归”为核心,表述了作者对生活的取向和希望。“浅酒”与“深情”两句,就其句式与内涵而论,又是相互纠葛在一起的,这种笔法,本是《临江仙》词牌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性的写作要求,其间有对比,有连结,或为对仗,或为互文。这两句是说:浅酒无别人可劝,惟君能劝;深情无别人可知,惟君能知。这样就把席间欢会的主客双方的亲密关系交代了出来。“东溪”,即东边的溪山,泛言风景秀丽之处,并不是实有的地名。选个好去处,携同归隐共赏春光,也就不会再有异地分离的情况了——这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最后两句是由“春近”二字引发出来的想象中的东溪美景:“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答案A【解析】A项,“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误。由“明年应赋送君诗”可知,友人是在明年离开,此为日常宴饮之作,不是真实描写送别的场景。15.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审题】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