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业绩的组合主成份评价方法张立华陈洁(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唐山063009)摘要:对上市公司业绩的评价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焦点。而现行实务中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又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对此,本文提出另一种系统的评价方法一一上市公司业绩的组合主成份评价方法。对证券市场上30种股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使统计软件SAS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了这些股票2006年上半年财务状况的排列次序。关键词:组合主成份;综合评价;财务指标中图分类号:O212;F22文献标识码:A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壮大,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证券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投资者进入股市之后面对的将是上千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股票。众多投资者除了进行政策分析外,还希望对这些股票进行客观的评价,特别是长线投资者更希望选择那些业绩优良的股票。另外,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化,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成为股东、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证券分析人士乃至公司员工关心的主要问题。正确、公允地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重要性也成为财务分析人员的共识。现行实务中经营业绩评价方法存在的一个缺陷是:评价体系中各财务指标的权重都是依据主观或经验判定事先设定好的,这难免会给评价结果带来一定的主观性。本文试运用组合主成份分析方法,提出一种依据财务指标内部结构关系来评价上市公司业绩的方法。1.现行上市公司业绩的评价方法目前,在国内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享有较高声誉的评估机构是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自1996年来,该公司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每年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的方法为综合指数法,选取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总额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和全部资本化比率[1]。这种评价方法的原理是:各上市公司的最后得分是在各单项指标考核评分的基础上,乘以每项指标的权数,然后相加得到总评分。其评价体系如下:表1中国诚信公司业绩评价财务指标体系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总额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负债比率流动比率全部资产优化率权重55%9%13%7%7%9%此外,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四部委于1999年6月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其中,工商类竞争性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议指标三个层次构成,也采取综合评分的方法[2],该指标体系如下表2。表2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评价内容权数基本指标修正指标评价指标指标权数指标权数指标权数财务效益状况42净资产收益率30资本保值增值率16成本费用利润率12略总资产报酬率12销售9营业)利润率14资产运营状况18总资产周转率9存货周转率4不良资产比率6流动资产周转率9应收帐款周转率4资产损失比率4偿债能力状况22资产负债率12流动比率6长期资产适合率5速动比率4经营亏损挂帐比率3已获利息倍数10现金流动负债比率4发展能力状况18销售(营业)增长率9总资产增长率7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3资本积累率9固定资产成新率5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3合计100100100财政部等四部委颁布的这套绩效评价体系相对于原评价体系(1995年颁布)有相当大的改进,考核指标划分为三个层次,指标由原来的8项拓展为32项,意在增加新评价体系的适应性,并全面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可是,上述两个评价体系都是一种加权的加法合成法。这种方法要求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相互独立,但从上述两个评价体系中所应用的财务指标看相关性较强。另外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主观赋权。这样人为地给定权数,一方面会导致对某一个因素过高或过低的估计,使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会诱使上市公司粉饰或片面追求权重较高的指标。本文下面提出的一种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组合主成份评价方法将能很好地弥补这些缺陷。2.上市公司业绩的组合主成份评价方法概要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多指标问题。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就增加了分析处理问题的难度。于是统计学家们就设法将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相互独立的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并且反映原指标的主要信息,这种将多指标化为少数独立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