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孔雀东南飞课时3授课班级考点、知识点表达运用E学习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互文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3、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重、难点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专制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教学难点:赋、比、兴手法学习内容学生活动【知识链接】《孔雀东南飞》的相关知识(见《点金训练》)考虑、讨论、交流(5分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学生分析对《孔雀东南飞》文言语句的理解较难,详细讲解。一、导入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写下无数优美的诗篇讴歌美丽的爱情。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遭到了无情的摧残,从而造成了一幕幕爱情悲剧。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感受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和这种制度下的青年男女对爱情的不屈追求。二、学生自己阅读注解,识记有关文学常识1、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关,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乐府”。2、《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3、本诗出自南朝徐陵编写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有关文言知识1、学生默读全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词句做出记号2、就自己不懂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3、教师解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并指导学生理解归纳本课中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互文等文言知识出示示例:(前两类现象各出示一个例子,其他让学生自己去整理)①古今异义词汝岂得自由(古:自作主张今:没有束缚)可怜体无比(古:可爱今:值得同情)叶叶相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指运输)本自无教训(古:教养今:失败的经验)处分适兄意(古:处理今:处罚)②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如:昼夜勤作息(只取“作”之意,“息”只为陪衬)便可白公姥(只取“姥”之意)我有亲父母(只取“母”之意)逼迫兼弟兄(只取“兄”之意)③互文句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四、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再浏览课文。1、结合诗前小序,了解故事梗概2、理清情节结构,给故事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拟一个小标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故事开端(1-2段)自请遣归揭示矛盾故事发展(3-12段)夫妇誓别推进矛盾继续发展(13-22段)被迫改嫁继续推进矛盾故事高潮(23-32段)双双殉情矛盾达到顶峰故事结局(33段)化鸟双飞解决矛盾(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求一律)合作探究五、通过情节初步认识作品主旨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认识两点:①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②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六、课后作业将本课重点实词、多义词加以整理,制成学习卡片第二课时活动内容:认识正反两方面的人物形象,感受封建专制制度下青年男女的不屈追求,深入理解作品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活动过程:一、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刘、焦爱情故事二、认识刘兰芝1、诗中焦母遣归刘兰芝的理由是什么?明确:“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2、对此刘兰芝是如何辩解的?明确:“事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3、事实到底如何呢?你认为刘兰芝是个怎样的人?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出示结论: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多才多艺(“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有礼有节(严妆辞母“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坚强自尊(“徒留无所施”、“及时相遣归”)不慕富贵(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