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末知识整合新人教版选修4专题一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应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1.检查ΔH符号的正误1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单位是kJ/mol,逆反应的ΔH与正反应的ΔH数值相同,符号相反。2.检查是否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必须注明每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同一个化学反应,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ΔH数值不同。3.检查ΔH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ΔH的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相同的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时,ΔH不同。4.特殊反应热(1)书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产物应为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如C燃烧应生成CO2而不是CO,H2燃烧生成的是H2O(l),而不是H2O(g)。(2)书写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H2O的化学计量数为1,并以此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25°C、101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285.8kJ/mol、890.3kJ/mol、2800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s)+O2(g)===CO(g)ΔH=-393.5kJ/molB.2H2(g)+O2(g)===2H2O(g)ΔH=+571.6kJ/molC.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molD.C6H12O6(s)+3O2(g)===3CO2(g)+3H2O(l)ΔH=-1400kJ/mol解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判断,碳燃烧的稳定化合物应是CO2,A错;H2燃烧是放热反应,ΔH<0,且生成的水不是气态,B错;25°C时,CH4燃烧的产物应是CO2和液态水,C错。答案:D名师点睛: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时,除紧扣相关概念(如燃烧热)外,可从以下几点快速判断:①看物质聚集状态;②看ΔH符号(“+”“-”);③看ΔH和化学计量数对应关系;④看ΔH的单位是否为kJ/mol。►跟踪训练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2A.2H2(g)+O2(g)===2H2O(g)ΔH=+483.6kJ/mol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kJ/molD.己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解析:A错,燃烧应该是放热反应;B错,因ΔH>0为吸热反应,说明金刚石的总能量比石墨的高,所以石墨应该比金刚石稳定;D错,CO还能继续燃烧放热,ΔH为负值,所以ΔH2应大于ΔH1;故答案为C。答案:C专题二关于反应热大小的比较问题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比较“反应热”或ΔH的大小时,必须带“+”“-”符号;比较“燃烧热”“中和热”时,只需比较数值大小即可。(2)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则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85.8kJ的热量,2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则放出571.6kJ的热量。(3)对于可逆反应,如3H2(g)+N2(g)2NH3(g)ΔH=-92.4kJ/mol,是指生成2molNH3时放出92.4kJ的热量,而不是3molH2和1molN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因为该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4)同一反应中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大小也不同。例如,S(g)+O2(g)===SO2(g)ΔH1=-Q1;S(s)+O2(g)===SO2(g)ΔH2=-Q2,可以理解成固态硫变成气态硫后再发生变化,而由固态到气态是需要吸收能量的,所以Q1>Q2、ΔH1<ΔH2,故当同一反应中只由于聚集状态不同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反应物为固态时放出的热量少,当生成物为固态时放出的热量多。(5)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但当酸为浓硫酸时,由于浓硫酸溶解放热,此时生成1molH2O放出热量大于57.3kJ。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ΔH1C(s)+O2(g)===CO(g)ΔH2②S(s)+O2(g)===SO2(g)ΔH33S(g)+O2(g)===SO2(g)ΔH4③H2(g)+O2(g)===H2O(l)ΔH52H2(g)+O2(g)===2H2O(l)ΔH6④CaCO3(s)===CaO(s)+CO2(g)ΔH7C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