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整合一、20世纪世界三大经济体制调整的比较体制调整比较项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不同点背景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美国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内容以农业为核心,涉及工业、流通、分配等领域以工业为核心,涉及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等领域先农业后工业,全面改革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干预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作用改善了工农联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续表)相同点(1)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2)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且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3)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启示(1)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生产方式例题分析: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维克党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角度看问题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因此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答案:A跟踪训练1.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B.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C.都符合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解析: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而罗斯福新政则更多地体现了国家干预、尽量避免依靠市场和货币关系的特点。答案:B二、20世纪初,苏俄(苏联)四次经济政策的调整1.变化:(1)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胜利之初,把私有银行、铁路、大企业收归国有,垄断对外贸易。(2)1918—1921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1921—1927年,实行新经济政策。2(4)从1927年起,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政策。2.原因:(1)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2)为粉碎国内外敌人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3)由于战争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使苏俄国民经济面临崩溃,苏维埃政权面临经济和政治危机。(4)为了在苏联建成社会主义,避免落后挨打。3.启示:(1)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要从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平衡发展。例题分析: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解析:本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影响的理解,注意时间“1952年”,当时苏联没有彻底解决谷物问题,排除A项;苏联的工业化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行,排除B项;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进行,排除C项。答案:D跟踪训练2.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