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第1课时日用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实验: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2.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洗涤剂。●课标解读阅读课程标准,会发现“消毒剂”“染发剂”在课程标准中没有呈现,因此本节课应是自学内容,“知道”即可。●教学地位本节课在本章中的地位较低,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中就没有这一节的内容,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化学与生活》中也没有体现。因此建议本节知识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学。(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我们经常洗衣服,使用的洗涤剂一般是肥皂或洗衣粉,你知道什么样的布料使用什么种类的洗涤剂吗?还有,我们知道常见的消毒剂是酒精和高锰酸钾溶液,你还能举出不常用的消毒剂吗?●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26-3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常用洗涤剂”并完成【思考交流1】。看教材P30-3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生活中的消毒剂和染发剂”并完成【思考交流2】。2.建议方式: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步骤1:1.导入新课2.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1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生活中的消毒剂”。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师生互动。建议除例2外,可使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材料拓展学生的思路⇐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6-30的讲解对探究1中的常见洗涤剂的种类、洗涤原理进行总结⇐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常用洗涤剂”。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师生互动。建议除例1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设置一些备选例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30-32的讲解对探究2中消毒剂种类的成分、主要用途进行总结⇒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2】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2、3、4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步骤9: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认识生活中的常见的化学品,如洗涤剂、消毒剂、染发剂等。了解它们的作用原理及可能对人体带来的危害,认识到在生活中合理使用化学品的重要性。2.认识染发剂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及有机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洗涤剂的洗涤原理。(重点)2.消毒剂的消毒原理。(重点)常用洗涤剂1.类型:常见洗涤剂有肥皂、洗衣粉、洗洁精、厨房用清洗剂、洁厕剂等,常分为块状、粉状、液状。2.组成:常用洗涤剂是以一种或数种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加入少量杀菌剂、织物柔顺剂、荧光增白剂或有其他功能的特殊添加剂制成的日用化学品。3.去污原理:(1)常见的洗衣粉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一般是烷基苯磺酸钠,其结构简式为RSO3Na(R为含有10~14个碳原子的烷基)。由于疏水基与亲水基的作用,促使洗涤下来的污垢浮出水面。(2)蛋白酶洗衣粉对清除蛋白质污垢有特效,针对油脂类污垢的碱性脂肪酶也能大大提高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其原理是酶能催化分解不同的物质。(3)干洗是使用适当的有机溶剂将衣物上的油污溶解除去的一种方法。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三种干洗剂的主要成分为:四氯乙烯、石油醚和三氯乙烯。衣物干洗后应放在通风处晾晒,待干洗剂充分挥发后再穿。1.厨房用清洁剂和洁厕剂能混合使用吗?【提示】不能,厨房用清洁剂呈碱性,去油污效果好,而洁厕剂呈酸性,二者混合后,都2失去了清洁效果。生活中的消毒剂和染发剂1.消毒剂(1)常用消毒剂:消毒剂种类很多,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有酒精溶液、碘酒、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氯系消毒剂、过氧乙酸溶液等。常见的氯系消毒剂有氯气、漂白粉、二氧化氯等。(2)消毒剂的作用原理:病毒、有害细菌等微生物的生命基础物质是蛋白质,消毒剂的作用原理是破坏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结构致使微生物死亡。(3)漂白粉和过氧乙酸:①漂白粉的主要成分CaCl2和C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