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教案)导入:诗人汪国真在《山高路远》一诗中写道:“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人的一生将会经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面对它,我们是退却,中途放弃,还是勇往直前、逆流而进?今天我们学习朱光潜先生写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它会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这篇课文作为高中阶段的第一课,一定有它的意义所在,通过学习,我们来看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对我们即将开始的高中生活有何帮助?教学内容:作者简介:朱光潜,是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同时也是个杰出的翻译家,是我国现代美学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被誉为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西方美学史》等。1、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文章,找出作者用于证明观点的事例,并思考一下运用这些事例的用意何在?它们主要要说明什么?(板书)(自己学作诗填词的失败经历、物理学中“物”动的原理、冬天早晨留恋热被窝、孔子的事、学生因懒而堕落(懒者堕落)。)2、分析课文第一部分:第1个事例(1-2):(1)作者从自己学作诗填词的失败中得到哪两点感悟?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明确:①“我的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②“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2)这两点感悟中哪一点可以做为全文的中心论点?明确:第2点。这两个自然段做为文章的第一部分,由作者作诗填词的经历引出中心论点,作者一开篇就采用现身说法,拉近了读者的距离,大家会不会觉得一个大学者的知识也是通过刻苦学习得来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板书:立论)(3)第二段最后一句话紧承第一自然段,是对前段的提炼,同时也为下文作铺垫。第二部分:引出论点以后,作者从理论上和事实上论证中心论点第2个事例:(1)其中哪些是理论论证?(第2个事例)(板书:理论论证)(2)作者借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人的意志力问题,使文章多了一些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提出了“物动”和“人动”两个概念,进行对比,来突出人要不断地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上走才能实现人生命价值这一观点。第3、4个事例:(1)事实论证(板书)(2)第3个例子,冬天早上留恋被窝是大家几乎都经历过,作者举了这样一个极普通又极贴切的例子,使得读者读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惰性这东西对人的影响是很锁碎,又无处不在的,更应该去克服它。(3)接下来是孔子的事例,注意这一段里面的几个字词的读音和解释:??惶惶(xixihuanghuang):惊慌不安的样子;在匡()遇到;席不暇暖: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形容奔走忙碌,没有久坐的时间;桀溺(jieni);夤(yin)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淫佚(yi):放纵。佚,同“逸”。(4)在历史长河中,人物众多,作者为什么选择孔子,和长沮桀溺两人对比?明确:中国古代社会中有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儒家和道家。(大家知道儒家道的宗旨分别是什么?)儒家倡导积极入世,道家倡导消极避世。长沮桀溺是古代两位隐士,他们看天下无道,就退隐躬耕,朱光潜认为这也是朝抵抗力低的路上走。而孔子看天下无道,去牺牲一切去改革它。作者认为像孔子这样的人,靠自己的意志力和责任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人才是具有最高生命特征的人。(5)作者将孔子与长沮桀溺比照着写,有何用意?明确:意在说明选择的路径不同,人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历史上许多有大成就者多半都靠坚强的意志力,肯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第5个事例:(1)联系实际,从反面进行论证(板书:反面论证)(2)这一段的思路由个体的人发散到了整个人生。课文一共举了四个事实论证的例子,这几个例子在类型上有什么不同?——自己;凡人;伟人和隐士;反面。全班朗读第8、9段。第8、9段是作者再从人上升到民族的高度来论证,有什么样的作用?明确:从而深化了主题,说明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不仅仅是个人进步的必要,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强大的需要,突出这个信念的重要性,使得之前的论据更加牢固。第三部分:课文最后一段,是作者提出的希望,也是全文的结论。(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