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山东考纲】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课标提示】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法国的共和体制1.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2)过程2.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标志:1875年,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3)巩固:在议会选举中,共和派取得胜利。议会通过对宪法的修正和补充,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3.意义:共和制的确立和巩固,使法国社会得到稳定发展。德意志帝国的体制1.德意志的统一:从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2.德意志帝国的体制(1)《德意志帝国宪法》(2)影响法国的共和体制可归纳为“一、一、一、二”一大特点: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一个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一项制度:议会制共和制。两大权力:立法权属于参众两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正确认识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曲折历程法国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斗争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斗争,除了波旁王朝外,其他的君主制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国确立共和制的过程实质上是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握国家政权的过程。德意志帝国的体制可归纳为“一、二、三”一个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两个特点:不彻底、不完善。1三项权力:皇帝权力至高无上、首相对皇帝负责、帝国国会形同虚设。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差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德国是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议会是虚,君主是实,立法权掌握在君主手中,是一种不健全的民主代议制。重难点一近代法国政体演变的特点及原因1.法国政体演变的特点导读:从上图可以看出法国政体演变特点:①法国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斗争激烈,政权在两者之间交替频繁、政局动荡;②共和派与君主派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具有曲折性。2.共和制确立艰难的原因(1)政治原因: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2)经济原因: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3)阶级原因: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派别众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4)外部原因:欧洲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武装干涉法国革命。重难点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及特点1.法国1875宪法的内容2.法国共和政体的特点(1)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创制法律。(2)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权力受议会和内阁的制约,是议会共和制政体。(3)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但内阁部长须对议会负责。【史料印证】2重难点三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英德政体的不同1.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2)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3)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4)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封建专制、军国主义色彩。【史料印证】2.英德君主立宪政体的不同图示:英德两国政体结构3导读:从图中可以看出英德两国虽都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但是有诸多不同:(1)英国君主只是象征,“统而不治”地位;德皇帝掌握最高实权,专制为实。(2)英国内阁是选举的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和首相对议会负责;德国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3)英国议会是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拥有实权,限制王权;德意志议会只有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对政府、皇帝没有监督权。1.识图图1欧美代议制结构示意图思考1:从图1中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提示:英国、德意志帝国、法国和美国实行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代议制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图2德意志的民主之路思考2:图2反映了德国走向民主道路的哪一特征?提示:德国走上民主道路的局限性,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2.读表英法美德四国政体的比较项目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国王总统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