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近代欧洲工人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宪章运动(1)含义: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工人争取国会改革的运动,因以《人民宪章》为纲领而得名。(2)宪章运动中三次请愿运动①第一次:1836年~1839年7月,《人民宪章》公布于世,提出关于普选权的六点要求。1839年,宪章派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7月,达125万人签名的请愿书遭议会否决。②第二次:1842年,请愿书签名人数达三百多万,宪章派第二次向议会递交请愿书,再次遭议会否决。工人发起罢工斗争。③第三次:1848年,受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宪章派向议会递交新的请愿书。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工人游行,解散宪章派协会。(3)意义: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为英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出的六点要求,除每年选举议会外,后来都陆续得到实现。2.国际工人运动(1)马克思、恩格斯指导创建的国际工人运动的组织①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②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③1889年7月14日,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在巴黎召开(恩格斯指导建立)。(2)工人运动的基本史实①1848年,欧洲各地爆发革命,马克思、恩格斯组织德国流亡者回国战斗。②第一国际成立后,在欧洲各国建立了支部,领导各国工人为缩短工时、提高工资及建立工人组织等进行罢工斗争。第一国际还领导英国工人参加选举改革运动,组织各国工人支持波兰、爱尔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③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④第二国际成立后,各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群众集会、游行示威和罢工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代表作《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主要观点①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②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③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④坚持渐进变革,主张只能先实行君主立宪,将来再实行民主梁启超的维新思想代表作《新民说》主要观点①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是强国的保证②提出“新民”思想:“新民”是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③君主立宪政体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政体1续表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三民主义地位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核心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内容①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②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的反封建斗争1.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1)改良与革命的论战①内容:论战的中心是中国建立何种政体的问题。②评价:改良派的主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没有看到专制势力的顽固;革命派的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逐渐占据优势,通过论战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2)《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在保障“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臣民有一定的自由。(3)帝制终结①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②帝制终结:1912年2月清帝退位,共和制确立。(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5)辛亥革命后维护共和的斗争①袁世凯专权:解散国民党和国会,用《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护国运动。2.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发展过程主要影响抗日战争期间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实行普选制。建立“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为团结一切力量支持抗战,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支持解放战争的积极性1945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确定了坚决避免内战、建设民主国家的原则迫使国民政府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这样,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了1946年1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