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 苏教版 必修2VIP免费

高中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 苏教版 必修2_第1页
1/2
高中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 苏教版 必修2_第2页
2/2
最后的常春藤叶学习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结尾写法之妙。2、探讨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之美教学重点:设身处地体验人物性格,理解人性美教学难点:展开联想,补写贝尔曼如何画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体会结尾的高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二、投学习目标三、复述故事情节小说中这片小小的叶子联系了哪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能否按照时间顺序复述一下故事情节?(不同的学生复述补充后投影故事情节)我们发现这些故事情节都与“最后的常春藤叶”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说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四、探讨人物形象1、探讨: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学生自由讨论,学生可能会认为:琼珊:故事是围绕她展开的,她目睹那不落的最后一片叶子,最终康复,通过她说明生命要充满期待,要依靠自己的主题。苏艾:琼珊病了,是她照顾,琼珊绝望,是她想方设法拖延,并把情况告诉了贝尔曼主题是歌颂她宝贵的友情。贝尔曼:最后一片叶子是他画在墙上的,是他拯救了琼珊,主题是歌颂他舍己救人的品德。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2、分析贝尔曼的形象一一投出思考题,让学生分析讨论,互相补充,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思考一:文中几次写到贝尔曼?分别是怎样写的?贝尔曼第一次正面描写:第30节,请一学生齐读,其余学生画出描写贝尔曼外貌、性格、处境的句子,概括其形象。——外表丑陋,性格暴躁,生活窘迫,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失意的老画家第二次正面描写:语言描写让学生读相关语句分析第32节: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第33节“可怜的琼删”“可恶的叶子”第35节(见文中)——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第三次侧面描写:第52节医生说:“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凶猛。他可没有希望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了”第55节最后苏艾:“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师巧妙过渡:第55节最后写到:“那是贝尔曼的杰作”是不是杰作?为什么?思考二: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他的杰作?学生讨论回答: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思考三:既然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为什么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1)使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学生讨论回答后投影:欧·亨利式结尾:苏联有位作家曾说过,“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即“卒章显志”。短篇小说的大师们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结合第55节中有关语句描述一下贝尔曼是如何画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学生用文字描述后,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评价(要求从语言、情境、精神方面去评),从而掀起一个高潮。教师总结:教师包含深情地概括,尽量在语言上、情绪上感染学生:五、总结播放《爱的奉献》歌曲,同时在歌声中打出拓展内容:读了这篇小说,你一定被小说中折射出来的人性美深深打动,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贝尔曼用生命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回答呢?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1 苏教版 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