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二语文《信陵君窃符救赵》课中探究案人教版。课题制作人:审核人:时间:2013年3月学习环节学习内容教与学笔记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掌握文章中“就”“过”“独”“下”“辞”“无”“存”等文言实词,“之”“以”“者”“所”“安”“何”“故”“且”“莫”等文言虚词,以及特殊文言句式。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辩证分析信陵君的人物形象。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学生总结整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5)1、学生对照注释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前五段所涉及的文言文知识点2、师生共同讨论并明确重点词语用法,落实文句翻译。教学过程一、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二、学生梳理,教师点拨,掌握重点实、虚词1、重点实词(1)谢1、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2、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7、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8、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10、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就1.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2.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3.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4.三窟已就2、重点虚词(1)以1、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6、日削月割,以趋于亡。7、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2)之1、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2、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3、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4、愿枉车骑过之5、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7、臣未之闻也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9、顷之,烟炎张天。10、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1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三、翻译句子1、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2、赵王猎耳,非为寇也。3、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四、链接资料:1、关于古代座次:本文出现了许多的文化常识,其中最使学生感兴趣也最困惑的当数其中的座次问题。为此,我们不妨绘制一幅信陵君礼待侯生,亲自给他驾车的场面图,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章的主题。绘图可参考王力的《古代汉语·车马》(即原教材第六册第九课《我国古代的车马》)。此文提到,战国时供贵族出行的人坐的马车叫小车,有一根或直或曲的“辕”(当时称为“车舟”),这根独辕上有挂马具的“衡”。战国时,驾小车的马,可以是两匹、三匹或四匹,分别称为骈、骖、驷。“公子从车骑,虚左”,这意味着“左”是尊位。那么中国古代是不是都以“左”为尊位呢?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其实在古代一般是尊右卑左的,如古人称大姓为“右姓”,称望族为“右族”,称高官为“右职”,称贵戚为“右戚”,成语有“无出其右”的说法;而“左物”是下物,“左迁”为贬官,“左道”为邪道,成语“旁门左道”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此外像“左计”“左袒”等“左”字都含有贬义。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右手右足力大而且使用方便,左手相对要逊色,故崇右而贬左。但在乘车时,则正好相反。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居于右位的叫“车右”,亦名“骖乘”,职责在于防止车子倾斜或受阻,保护居左尊者的安全,一般由有能力的人担任。因此文中的“虚左”就是“空出尊位”的意思。这个句子后来演变为成语“信陵虚左”或“虚左待贤”。2、关于古代考验(一般为三次)的佳话:例如黄石考验张良在圯桥遇黄石老人,为考验张良的为人和才智,故意将鞋子掉桥下,吩咐张良去拾上来,还叫他亲自跪地穿鞋,张良顺从,得黄石公的青睐,便约张良5日再见。张两次都迟到了,直到第三次夜未半再进圯桥。才见到了黄石公,黄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