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一历史必修二测试点细解教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内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考点细解】●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耜耕”或“石器锄耕”(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3)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1)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2)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3)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元:大都、杭州、泉州(5)明清:(商帮)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首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目的: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表现: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明代“海禁”: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两用心爱心专心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3)清“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内容】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细解】●了解鸦片战争后以自然经济解体为标志的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1)“纺”与“织”的分离(2)“织”与“耕”的分离(3)丝、茶等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生产●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外国资本的入侵;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短暂春天时间:一战期间;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