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王庄中学高一语文《念奴娇》说课稿》学案(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2课。这个单元学习宋词。本单元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本诗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学习该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②教学目标、重难点及确立依据:本篇课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必修一第一单元掌握了现代诗歌,必修三了解了唐诗。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现在的学生对西方文化、前卫文化了解甚多,而相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上可以侧重于对词中文人情感的探究,进行文化上的拓展。在本课教学上根据课标所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我确定本课的(1)教学目标为:一、了解两首词写作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二,合作学习,用文学视角解读词中景物描写与诗人情感的关系。三,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度。(2)教学重难点在于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态度。(二)说教法1、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原因是:我们的学生阅历浅,学生几乎没有登山观海的经历,如不引导,很难体会苏轼面对滚滚大江,想起历史上无数的英雄,看到赤壁形胜,想起潇洒多谋的周瑜,感叹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但苏轼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隐,他的性格更倾向于陶渊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迈。2、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因为有了上片学习的基础,把握全词意境问题不大,讨论更能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更能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如“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正体现了上述认识和想法。3、(1)教法:五步六度知识清单(2)学法:合作学习4、说教具多媒体导学案的编写:出处:1、必修4的教参,2、无忧无虑教学语文网题型设置:知识清单及练案拓展说教学过程:1、出示目标2、学案导学3.成果展示:⑴学生分组探讨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⑵各组选派代表趴板出示答案;⑶对于疑义答案,学生自评,教师补充4.教师讲解点拨:(1)学生自由发问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2)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学案检测题5.练案拓展:(1)小组对学互查共同探讨,(2)代表趴板演练(3)学生自评(4)教师补充6.整理反思:(1)词的有关知识(2)主题7.作业布置:早读:背诵整首词作业:默写整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