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淮阴侯列传》第二课时教学案华东师大版【教学重点】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教学难点】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一、课前复习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贫无行贫。()又不能治生商贾。()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有一母见信饥,饭信。()二、整体感知韩信,作为一个政治投机者,一开始投靠项梁,没有名声;后投靠项羽,只做了郎中,屡次献计都不被采纳;后归顺汉王,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在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登坛拜将之后,韩信正式登上军事舞台,帮刘邦平定三秦以图天下。前205年,打败了魏军,俘虏了魏王豹;打败了代国的军队,生擒了夏说。而与此同时,汉王刘邦在彭城之战中战败,他调走了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抵御楚军,派张耳和韩信去攻赵国……三、探讨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文本第二部分,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虏魏王,禽夏说。()(2)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3)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4)出,背水陈。()(5)兵法右倍山陵。()(6)可致于戏下。()(7)西乡对,师事之。()(8)诸将皆莫信,详应曰。()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信与张耳以兵数万。()(2)新喋血阏与。()(3)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4)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5)车不得方轨。()(6)愿陛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7)能千里而袭我。()(8)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9)令其裨将传飧()(10)未肯击前行。()(11)有能生得者购千金,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12)诸将效首掳。()(13)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3、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1)欲东下井陉击赵。()(2)深沟高垒。()(3)使野无所掠。()(4)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5)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6)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7)西乡对,师事之。()(8)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今乃辅以张耳。()(2)否,必为二子所禽矣。()(3)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5、翻译下列句子,注意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1)(广武君)东乡坐,(韩信)西乡对,师事之。翻译:(2)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翻译:(3)彼前不得战,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翻译:(4)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翻译:(5)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翻译:(6)樵苏后爨,师不宿饱。翻译:(7)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翻译:6、问题探讨:(1)文章的第二部分写了由韩信主导的井陉之战。(2)请读P138中“阅读与探讨”部分的“萧何追韩信”“登坛拜将”,请说说这是从正面还是侧面写韩信的卓越才能?并且说说井陉之战是从正面还是侧面表现韩信的军事才能?(3)韩信能取得井陉口这场战斗胜利有哪些主要原因?(4)作者在描写井陉之战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四、当堂巩固阅读下文,翻译划线的句子,并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