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中学高二语文《传记》教案人教版(1)要求结合全文,概括要点。示例: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4分)(广州一模)(2)要求分析文章中某句话/某段话/某几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理解这句话/这段话/这几段话的含义及作用。示例:在熄灭电灯哀悼爱迪生的这一分钟前后,世界从“一片黑暗”到“一片光明”,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与好处。(6分)(模拟题《爱迪生传》)(3)要求表明自己的观点,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文本/现实/自身体会,去论证这一观点。示例: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人认为天赋是关键,有人则认为后天的影响更重要。请以邓肯为例,谈谈你的看法。(6分)(广州一模)二、方法指导——牢记在心:1.做题时要有明确的文体特征意识,要注意回顾复习时讲过的传记类和新闻类(消息、通讯、人物访谈等)这两大类文本的文体特征等知识点。2.尽可能地理清文章结构(即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准文章结构,有利于读懂文意,也有利于保证答题的准确性。然而考试时,因时间紧迫、心理紧张或文章难度大,我们不一定能完全理顺文章的整体结构,但有个模糊的概念也总比一头雾水要好。三、练习讲评:(学生概括,教师点评)结合传记的文体知识快速简要疏理《舞者之歌》的行文思路。本文记了邓肯的哪些事?1、总写邓肯过着自由的不受拘束的童年生活。2、在母亲无神论的影响下,邓肯也成为一个无神论者,不要老师的糖果。3、在母亲的艺术熏陶下,邓肯学会了朗诵。4、6岁时,邓肯开办舞蹈学校并大受欢迎。5、邓肯不学那种违反自然的僵硬陈腐的舞蹈,因为那不是她梦想中的舞蹈。6—11、邓肯的舞蹈虽然一次次遭到了剧团经理的拒绝,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中的舞蹈。四、堂上思考:为什么要简要疏理行文思路?A、有利于我们快速读懂文本。B、帮助我们在解题时明确答题区间。思考:如何快速疏理?结合传记的文体知识,根据段落顺序,明确文段记了人物(传主)哪些事,引了人物(传主)哪些言即可。(同学答案幻灯片演示,并引导学生找出失分原因。)五:课堂小结:1、归纳失分原因:A、不会审题,表现为所答非所问,不会分点作答;B、不明确对应的答题区间,遗漏较多得分点;C、筛选信息后简要概括能力弱;D、表述混乱,答题不规范。2、针对以上失分情况,我们有哪些对策:A、认真审题,审出答题思路和答题区间;B、就算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当分值较大时,注意分点作答;C、筛选信息后,多抓文本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来概括,有时也要抽象概括;D、平时要养成“问什么答什么”的规范答题的习惯。六、答题方法指导:要求结合全文,概括要点。1.审清题意,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回归到原文,锁定答题区域;2.适当筛选;3.进行概括。概括题第1种类型:当答案不是集中在某一段,而是分散在多个文段时,请你想一想,我们该如何概括?原则:不遗漏,不重复。方法:先罗列,再“合并同类项”。概括题第2种类型:当答案集中在某一部分时,已经不存在遗漏与重复的问题了。此时我们要做的是将原文中密密麻麻的一大片文字变成按点列出的答案(要点数可根据分值推断),请你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原则:条理清晰,语言简练方法: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结合学生练习答案进行讲解引导。七、作业:继续完成阅读练习第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