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鲁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2、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3、背诵并默写诗歌教学重点: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2、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课时安排:1课时一、回顾预习:1、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新月派诗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6年,二次旅游该英国,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8年第三次旅游英国。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主要著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再别康桥》选自《徐志摩诗全编》。这首诗当写于1928年11月6日诗人第三次旅游归国途中,中国海上。“康桥”即“Cambuidge”(今译“剑桥”),诗人关于它的作品较多,1922年,从剑桥进修归国后,有诗《康桥,再会罢》,1926年,二次旅游该国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可看出诗人对康桥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桥充满了这位浪漫诗人所需的古老、宁静,充盈梦幻色彩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康桥是诗人一生“真愉快”时光的所在。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写法青荇(xìng)长篙(gāo)榆荫(yīn)浮藻(zǎo)沉淀(diàn)慢溯(sù)斑斓(lán)笙箫(shēngxiāo)河畔(pàn)二、自主、合作、探究:学法指导对作者及相关知识要做一番详细的了解。掌握字音字形把握如何鉴赏诗歌作者对康桥的感情到底1、诵读,把握诗歌的基调:含有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对康桥风景的赞美和深情。2、整体感知,鉴赏诗歌:1、A、同学们看这首诗一共有几节?每一节有几行?明确:课文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B、每一行的字数是不是都一样的?句子的排列有何特点?明确: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C、第一节与第七节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明确: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2、作者再来康桥,再别康桥,来去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其中,“正如我轻轻的来”传达的是一种“故地重游”的欣喜。另外两个则是对康桥深深地眷恋和不得不离开康桥时的无限惆怅之情。诗人初来时的欣喜对其离别时的眷恋与惆怅起着反衬的作用,从而使之更加突出。结尾: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对康桥爱得情深意挚,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儿,缓抱软吻”(再会吧,康桥!),深怕惊醒了它。3、重回康桥,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诗人?用诗歌中原词作答。诗人选取康桥有代表性的景色构成意象: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同时,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欣喜和眷念之情。三、当堂达标背诵《再别康桥》四、总结提升:五、拓展·延伸是怎样的?知识要掌握!!!知识补充: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属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属猴,故又取小字幼申。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