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选修9谭嗣同传0VIP免费

高中语文选修9谭嗣同传0_第1页
1/1
谭嗣同传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谭嗣同热爱祖国敢于为革命舍身取义的崇高品质,认识这一人物思想上的局限性。(二)学习课文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和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分析:全文共有四段,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谭嗣同奉召入京,参预新政,未满十日,便发生政变。第二部分(第2段),谭嗣同在政变发生前,努力设法挽救危局,终因袁世凯叛变而告失败。第三部分(第3段),谭嗣同在政变发生后的壮烈行动。第四部分(第4段),写谭嗣同就义的年龄、时间、地点与当时壮烈的场面。(二)谭嗣同具有怎样的政治见解,我们应如何评价?分析:谭嗣同的政治见解,文中并没有作很多正面的述说,但我们从字里行间也能看到一斑。文章一开头就提到谭嗣同“奏对称旨”,回答皇帝的话很合皇帝的心愿。原来光绪想“行其志”,即“欲行大改革”,却又因“畏西后”而“不敢”。就是说,这一“大改革”是“西后”一派反对的,光绪又无权。于是谭嗣同他们考虑该如何“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谭认为,“今日可以效我圣主者,惟在足下”,非袁世凯莫属。他“密奏”要光绪给袁世凯“以恩遇”,他“径造”袁寓“直诘”,最后竟至“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这次维新,最终失败了,但是,我们认为这次维新运动是中国最早的一次要求民权的运动,领导运动的知识分子,谭嗣同以及康有为、梁启超他们这些所谓维新派,都是略略有些资本主义思想的士大夫。他们拥护皇帝,提倡君主立宪,主张抵御外侮,挽救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希望中国也走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道路。这样的政治见解,这样的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是应予肯定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维新运动之失败,乃由于“西后”一派的阴谋,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维新派脱离群众,支持他们的社会力量非常脆弱,再加上他们眼光短浅,政治经验不足,把变法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身上,又幻想同拥有军权的袁世凯合作,依靠这些人的力量来成就大事,而没有缜密的计划。另外,谭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是有一定见地的;当然,一待维新失败,便“惟待死期”,以流血“自嗣同始”则看法未免又有所偏。谭嗣同的政治见解,实际就是戊戌维新领导的见解,我们正确评价谭嗣同的政治见解正是正确评价戊戌维新的问题。(三)谭嗣同这个人物的形象刻画得很生动,性格跃然纸上,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试就本文分析。分析:谭嗣同刚“被征”时,“适大病”,待稍愈,竟“扶病入觐”,足见他是怀有炽烈的爱国热情的。他“奏对称旨”,具有高超的政治见解;而且,30岁出头,就担任相当于“宰相之职”的“参加政事”,又具有突出的工作能力。谭嗣同又毕竟是阅历浅、经历少,尤其在政治斗争方面的策略太欠缺。他一进京,就有人告诉他“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而到懋勤殿做事以后,他才知道“皇上之真无权”。一个“真”字说明他长期“不之信”的情况。进行政治斗争而不谙政治背景,无论如何是个失策。这就不能不导致以后斗争的失败。同袁世凯的交往是本文的重点。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选修9谭嗣同传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