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专题(C级实验)的备考材料----能力篇实验设计题是高考中考查形式非常稳定的一种题型。通常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目已知的条件,作出合理的假说,设计出科学﹑完整的实验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许多同学面对这类题目感到无从下手,这也是考试中学生失分较多的地方。下面就实验设计题的解法技巧作粗浅的归纳:一、理解相关理论知识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说→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考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基本前提。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⑴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目的还是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设置实验对照。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通常,一个实验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⑵等量性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⑶单因子变量的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既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变量的种类:①自变量与因变量a.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的条件和因子,是作用于实验对象的刺激变量,自变量须以实验目的和假设为依据,应具有可变性和可操作性。b.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产生反应或发生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研究是否成功的证据,应具可测性和客观性。c.二者关系: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即具因果关系。②无关变量是指与研究目标无关,但却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实验者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否则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认定。我们常在实验过程中强调“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数量大小相同的种子”“置于相同并适宜条件下培养”“加入等量的清水”等均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⑷平行重复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必须对所做实验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不能只进行1-2次便得出结论,重复、对照、随机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的三大原则。任何实验都必须有足够的实验次数才能判断结果的可靠性,设计实验只能进行一次而无法重复就得出“正式结论”是草率的。二、归纳解题技巧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一个实验,需要考虑以下几点:⑴确定实验目的:如验证或探究哪一生物学现象。实验目的就是实验的方向。⑵实验原理(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达到目的所采用的理论依据。⑶实验对象:达到目的所采用的生物材料。⑷实验条件:完成该实验必需的仪器、设备、药品条件。⑸制定实验步骤:要达到实验目的,必然是一个逐步进行实验的过程。需要制定一个计划,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步步相连,最终取得一定的现象和结果。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确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⑺实验结果预期、分析并得出结论。2、实验设计的解题技巧⑴明确实验目的:①直接读取题干;②间接:实验步骤→实验变量→实验目的。⑵确定实验原理根据实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确定实验原理(包括:生物学、物理、化学等相关原理)。⑶形成基本的实验思路①从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类型: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②对实验材料和用具进行逐一分析,联系教材找实验原型,如果有可类比③结合实验目的、原理、材料确定实验思路a.根据实验目的,确定自变量及因变量测量或观察指标b.根据自变量,依据单一变量原则,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c.根据实验原理,结合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初步形成实验思路⑷设计实验步骤步骤表达四大步:①准备(配制溶液等),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有浓度梯度,至少要分三组。如果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使用的相关词汇:相同、等量、均分②控制自变量,完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使用的相关词汇:分别③控制其他无关变量使用的相关词汇:除(实验变量)外等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一段时间,④设计因变量测量或观察指标使用的相关词汇:观察、测量、记录(有必要的话要设计一些图形.表格或坐标曲线等来记录,有的还要说明一下对记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