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秦统一全国的条件。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2)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3)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阅读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归纳一些重要知识点。(2)讨论法;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3)讲解法;教师给学生讲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学法指导](1)正确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2)要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要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建立的史实;要能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3)要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并能分析其作用。认识秦亡于暴政,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一面。[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秦朝统一1、秦统一的条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页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并从社会发展、民心所向、局部统一、秦的实力等方面归纳秦统一的条件。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社会经济发展为统一准备了条件:诸侯争霸使国家由区域统一向大一统发展: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秦国经用心爱心专心1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2、秦统一的过程结合课本及地图让学生指出秦统一的时间、过程及意义。学生回答:如果你统一全国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呢?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给学生重点解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含义、根源及隐含的矛盾教师讲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君主专制:指的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历史根源:a.经济根源:由于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以保护小农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因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b.社会根源: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c:思想根源,法家思想的影响隐含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集权的三公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度1、皇帝制度(1)“皇帝”名称的由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皇帝”名称的由来,学生回答:(2)皇帝制度内容①皇位世袭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②皇帝独尊秦始皇采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学生回答:“朕”、“制”、“诏”、“玺”③皇权至上秦始皇都有哪些权力呢?学生回答:总揽大权、官吏任免权、军队的的调遣权。教师总结: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既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