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游山西村》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提起文人,就使人想起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然而在南宋有这样一个人,他既是文人之中的佼佼者,又有非凡的武艺。他是谁呢?他就是——陆游。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歌——《游山西村》。二、目标1、了解有关陆游的常识及相关写作背景。2、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中蕴涵的哲理,面对人生中的困境能树立信心,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三、原文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四、注释《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校注》卷一。山西村: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腊酒浑:腊月所酿的酒,称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足鸡豚:指菜肴丰足。豚,小猪,诗中指猪肉。山重水复: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社公(土地神),祈求丰收。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五、诗意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六、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跃的情景。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而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颈联展开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显示了他对吾土吾民的热爱。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扣门”与首句“农家”摇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尾联写诗人的愿望。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趁月夜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益于言表。一个热爱农村,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做过宝章阁待制。南宋诗人。有“小李白”之称。代表作:《示儿》《游山西村》等。2、作者生平陆游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但他不变抗金初心,始终不渝。陆游支持张俊北伐,结果北伐失败,所以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他被罢官还乡。虽然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但是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陆游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和收复失地的信心。其诗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3、写作背景《游山西村》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在符离战败后,主战的陆游便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