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探究我国产品内贸的实证分析论文探究我国产品内贸的实证分析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以新新贸易理论之一的产品内贸易理论及其拓展讨论为基础,运用中国31个省市2024—2024年《对外贸易数据库》年度数据进行分析;根据Hummels提出的VS和VSS概念,对各省市之间的产品内贸易进行度量;同时,运用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考虑各省市消费、VSS、进口、出口、R&D、劳动生产率等变量分析各省市生产率的贡献度,对产品内贸易和地区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对各省市之间参加国际垂直化分工的深浅程度进行比较,并把产品内贸易对地区生产率进展的贡献度进行比较,得出相关结论。关键词:产品内贸易;垂直专业化;生产率引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主要贸易模式是产品内贸易模式,以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数据为例,自1995年开始,中国的加工贸易开始超过一般贸易,是中国的主要贸易方式,说明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参加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很深(如图1所示),这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加工贸易,大进大出,促使“中国制造”的商品遍布全球,2024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出口第一大国,中国名副其实成为当代“世界工厂”;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遭遇金融风暴,面对国内经济社会、政治等问题,开始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矛头直指向中国,自金融风暴以来,中国面临来自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印度、阿根廷、土耳其等进展中国家发起的500余件贸易救济调查和审查。一、文献综述自由贸易的理论进展至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讨论国家和产业的宏观与中观国际贸易问题,新新贸易理论主要讨论国家间企业的微观国际贸易问题。新新贸易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分支——产品内贸易理论,也称为垂直专业化理论,这一理论主要讨论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要在两个以上国家完成,管理学中运用价值链的概念,即讨论产品价值链的不同阶段在不同国家完成的贸易模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许多学者关注产品内贸易理论,其包含的相关概念就有很多:国际零散化、产品内专业化、国际外包、垂直专业化等,例如:Arndt的一系列文章描述了产品内专业化的概念和相关问题[1-2-3]。学者们在定义这些概念的同时,从产品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模式、贸易利益和贸易利益如何分配等问题进行深化剖析。关于产品内贸易的相关讨论,主要有其和生产率、工资、技术等相关性的实证讨论。Karsten探讨了外包对生产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实证分析,讨论表明外包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较小,而对服务部门的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大[4]。卢峰讨论了产品内分工的概念、基础、决定因素和原因,并以服装业、汽车业、电子行业为主分析了制造业的几个主要部门的产品内分工状况和特点[5]。本文沿用了Hummels提出的VS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的产品内贸易进行度量。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产品内贸易对各省市生产率的影响,得出相关结论和产业进出口政策建议。二、中国产品内贸易现状中国产品内贸易的总体状况可以通过加工贸易增值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来衡量产品内贸易,加工贸易增值率=(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100%。自1981年以来,中国的加工贸易增值率(如图1所示)整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开始加工贸易增值率为正,2024年金融危机仍没有影响其上升的趋势,2024年中国加工贸易增值率达到82.10%。根据图2可以看出,加工贸易的出口和进口的走势基本吻合,但是出口与进口的差距在拉大,说明中国承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中,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在不断增加。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加工贸易面临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困境。国内方面,由于原材料,尤其是石油等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运费增加,劳动力紧缺,最低劳动工资上升,成本提高;国际方面,人民币不断面临升值的压力,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工贸易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容易受外部市场的影响,所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额明显下降。从产品内贸易的出口结构来看,以2024年的数据为例,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前十位分别是:第十六类机电、音像设备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