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简介:魏琳璐,1996年12月生,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学生物教学。通讯作者简介:倪娟,1982年11月生,女,汉族,云南昆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1.中医药进校园的相关背景2016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中医药的良好格局[1]。同年《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拟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研究设计适宜的中医药文化教学内容,建立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衔接的教学方法,开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普及,提升青少年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发挥学生校园教育在家庭中的积极影响[2]。浙江省在2017年率先将《中医药与健康》教材引入小学五年级课堂,《中医药与健康》分为上下册,共36课时,内容涵盖面广。包括中医的起源与基本思想、中医与健康生活、中医特色疗法三大模块。教材的每一课时都设计了趣味中医故事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也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侧边栏还设有“学一学”,方便学生将所思所想用于实践,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随后北京、上海、天津、江西、广东等地也陆续开展中医药课程进校园的活动。但这一事件引发社会热议,中学生究竟有没有必要学习中医知识?以怎样的模式进行实践?任课教师对中医学专业知识了解水平?如何兼顾学生学业成绩与中医文化教学的关系?家长是否接受?这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一些学校进行开展。现在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医药的认识都很匮乏,尤其是新生一代的中小学生更是一无所知,经过问卷调查,在了解中医的群体里部分持中医比西医药效慢,不科学等看法。中医不仅记载着医药知识,还记录了中国祖先的发展历史,让中医药——中华民族知瑰宝被年轻一代认知、认同并传承,是生物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医学涉及广泛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在中学阶段不必专门开设一门课让学生学习,一是学生不容易理解接受,二是加重学业负担。可以将中医部分知识与一些学科知识巧妙融合,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帮助学生理解原有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此,本文将中医的藏象学说、健身气功、《本草纲目》分别与初中生物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动物的运动、生物分类法相结合起来作为案例教学;同时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历程并获得诺贝尔奖、中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作为情感升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医文化进初中生物课堂提供一些参考。2.中医文化进初中生物课堂的实施策略2.1中医藏象与人体的基本结构相结合“肝开窍于目”是中医学“藏窍理论”经典论述之一,体现出肝与目密切相关,也是中医学最具影响的理论学说之一[3]。“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在学习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这一节可将其引入。在学习过眼的相关知识后,教师提问生活中有没有突然看东西很模糊的时候?同学们会争先恐后的回答“摘掉眼镜的时候、猛一下站起来的时候、眼睛长时间盯着某个东西的时候”。情景化的提问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与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继续铺垫眼睛看不清不仅仅是眼疲劳,用眼过度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肝脏出现了问题。中医藏象学说认为五官对应五脏,所以有“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的说法。这些说法都来自《黄帝内经》,它阐述了天体运行与生命规律的关系,并创建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4],蕴含了大量的哲理,值得同学们去了解学习。接着学生分组合作搜集五官对应五脏的缘由、可能引发的疾病等相关资料,思考如何才能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最后小组整理的资料全班交流讨论。中医学的研究本体是人,而人又是生物学中重点学习的内容,生物课堂融入藏象学说,不仅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更让学生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2.2中医健身与动物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