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的备课》双辽市兴隆中学徐晶在多数学生眼里:复习课不爱上,要么自习要么习题,太过枯燥,没有新鲜感。在部分老师眼里:复习课难备,学生都有“吃嚼过的馍不香”的想法,你说什么学生也不认真听,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题和讲题,再作题再讲题。几乎所有的教研活动中也很少有老师愿意准备复习课,即使是出去观摩学习,也很少听到复习课。下学期可能多一些。的确,你备一节复习课的时间可能比上一节复习课用时更长。你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我认为必修课至少有三项:一是认真研读《考纲》。考纲上有考试范围和要求,它是课程标准的一个细化。是一个方向性的指导纲要。二是深入对比近三年的中考题,它代表中考的方向和难易程度。三是研究学情,你的东西设计的再好,不适合你的学生也是徒劳的,比如说一个问题,你这么问,学生可能不太明白,换一种问法可能就更切合实际一些。复习课类型包括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下面,就这几方面进行说明:一、单元复习:重在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脉络更清晰,理清知识清单,进行易错专攻。在设计备课的时候可以以表格、图解或是习题等方式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清单、易错易混点及习题等,习题的题型要全面,有梯度,联系生活实际,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很难编出严密的习题,你有选择地组题就好了。(展示吉大的卷子,组题人是谁?有的老师习惯使用天利38,我是最不赞成)至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组内研讨,进而得出结论。举例:我曾参加省教学新秀的评比,当时是和省十佳教师评比同天进行,我们五个人,讲的都是《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四平三中的李颖老师的设计是这样的:把学生分组,然后给每一组发一个红包,声明红包里没有压岁钱,但却有着比压岁钱更昂贵的财富——知识。实际上,红包里是什么呢?,一张大卡片,一些小卡片,大卡片上有几个点,比如说C、CO、CO2、H2CO3、CaCO3、NaHCO3等,小卡片上是一些物质的制备、性质、用途等。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先把这些点连起来,使其穿成线,再把那些小卡片粘到大卡片上合理的位置,使其结成网。最后小组汇报时要说清为什么要这么粘?这样连?这些卡片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有哪些?这样就实现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一种模式。课堂气氛很活跃。相比之前,四平二中的刘威老师的这节课就更开放一些,她是这样设计的:先给出几种构建知识网络的形式,包括结构图、概念图、表格、制名片等,说明每一种形式适合哪些知识的呈现,有什么好处。然后对学生说:“请同学们以CO的性质、用途为主概念,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相信你会做的更好。”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很活跃,纷纷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构建了知识网,当然不排除有作秀的成分,但当时的我着实很震撼的。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位同学的设计:学生一:嗨!大家好,我是CO,质量28,我没有色和味,我的爱好是游泳,因为我难溶于水,我也爱玩火,和氧老弟一起玩,我就摇身一变成为CO2。学生二:C的个人名片姓名:碳性别:女出生年月日:66,6,6(原子序数)性格:常温下,内向;高温下,外向丈夫:氧气儿子:二氧化碳女儿:一氧化碳工作:帮氧化铜和氧化铁做手术,去掉“氧原子肿瘤”然后刘威老师的设计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有一个课件,是一个虚拟实验,CO还原CuO的,让学生用鼠标操作整个实验过程,先找几个学习不怎么好的学生操作,如果哪一步操作错误,就直接出现所导致的后果。进一步巩固了实验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警示学生实验一定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最后找一名学生进行一下完整的正确的实验操作。我可以把我的课件给大家看一下:(俗话说:山楂初级价格低,串成葫芦卖大钱。复习的目的归根结底是把‘普通的知识规律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才能省时省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才能将初级材料加工成高级产品。)我想说的是:教无定法,你的设计既易于学生接受又能较好地落实你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好。我们的设计虽然最终收效都还不错。但因为我们当时是5月8日进行的比赛,临近中考了吗,所以我认为四平的两位老师定位是总复习时的专题复习,如果叫《碳和碳的化合物》可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