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陀螺,转呀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较丰富,集中了绘画、剪裁、拼贴等美术设计、工艺制作手法。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设计构思与制作方法,能完成一个自己设计制作的陀螺玩具,从而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另外,根据陀螺属于玩具的特殊性,教师要营造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学生完成陀螺制作后,让学生快乐地玩耍。通过和同学们玩陀螺的旋转游戏,让学生体会陀螺制作成功的喜悦及游戏的快乐;同时,使他们懂得爱护玩具、珍惜劳动成果。本课旨在通过以学生熟知的陀螺题材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新、表现、评价及游戏活动,从而认识各种陀螺的可爱和美丽,陀螺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较之低年段的学生,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都有所提高。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制作各种好玩有趣的手工。对于纸裁、拼贴组合也有一定的基础。陀螺是小朋友们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玩具,他们非常乐意自己来动手制作这一小玩具。三、教学内容:浙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34页的《小陀螺,转呀转》。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陀螺的历史和结构,欣赏陀螺在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的美感特征,感受中国玩具的魅力。2、过程与方法:学习制作纸陀螺,并进行简单的装饰,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制作纸陀螺及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对美术设计制作的兴趣,体会创意设计制作的乐趣,感受游戏的快乐。五、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制作一个既漂亮又有创意的纸陀螺。难点:制作时,陀螺转盘与转轴的链接稳定,使陀螺能够成功旋转。六、教、学具准备:教具:课件、背贴双面胶的圆片卡纸2张、小木棒若干、尖头剪刀12把、勾线笔、奖品陀螺若干。学具:薄、厚彩色纸、勾线笔、圆规、剪刀、双面胶、小木棒、水彩笔。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测试导入。2、师:哪一个是我国民间玩具。(陀螺)小陀螺自我介绍(视频):小朋友们,你们好啊!我是小陀螺,是你们十分熟悉的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我的老家。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我的祖先—陶制的陀螺,至今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了呢!传统的陀螺试用绳鞭抽打使其转动起来的,很有趣把!欢迎大家走进我的世界。师:今天美术课我们就要来做一个小陀螺。3、板书课题:小陀螺、转呀转。(设计意图)通过翻转测试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观看视频了解陀螺的历史和种类,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二)分析结构1、.出示PPT,师:陀螺(纸陀螺)由哪两部分组成呀?(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板书“转轴”“转面”)2、板书“转面”、“转轴”(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陀螺的基本结构。(三)转盘设计制作1.剪转盘(1)视频实验。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转盘形状不同的小陀螺,猜猜哪个可以顺利转动?为什么?(方的,重量均匀)观看视频。总结:转盘重量均匀才能顺利旋转,最好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板书:中心对称图形。(2)剪出对称转盘。小组讨论:如何快速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并能够快速找到中心点?小组请一个代表来说说如何剪?示范:选择一张喜欢的颜色,最好是薄一点的纸,用圆规画一个和手掌差不多大的圆,标注圆心。根据圆心折三次,减出不同图形(造型)。(类似于剪窗花,剪三次,每次剪都打开)学生操练,ppt展示图形集合,教师巡回指导。(3)薄的纸转不起来,用厚纸固定。学生尝试做一下,总结做的方法。师:事先准备好的圆(厚卡纸),可以小一点或者大一点,贴在它的中间。贴在正面有装饰作用,或贴在反面单纯加固。转盘越硬,转的越稳。(别忘了标注圆心)板书:越硬越稳。2、装饰转面(1)我们的“转面”造型已经有了,好象少了点什么东西?(花纹)用什么方法装饰转盘?(贴、画)点:请一个同学上台进行转面点的装饰(均衡)线:线的形式、长短、粗细、色彩(示范)面:大色块的装饰使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它转起来才会好看。(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了解陀螺转面的制作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各种转面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意,为后面自己动手创作打下基础。(四)转轴1、(演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