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教案塔寺学校杨丽琴【教材分析】《四季之美》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课文以清新富有韵味的语言,写出了四季各个季节不同的美景,营造出了美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四季美景的喜爱之情。【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背诵课文。2.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3.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前置作业内容】1、请简单描述你心中的春夏秋冬。(词语、句子亦可)2、搜集有关春、夏、秋、冬的诗句。【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课件出示:代表四季诗的图片。2、师:说说你心中的春夏秋冬和有关诗句。3.大自然中的景色真美啊!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四季之美。(板书:四季之美)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①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②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相关词语)③每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1)小组讨论,交流。(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3)教师总结(板书:春夏秋冬)(本文主要讲了四季当中每个季节最美的时间及其美景。)(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的)。(每小节的第一句都是本节的中心句)2、明确问题:①什么是中心句?教师总结:中心句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自己的态度,抒发自己情感的句子。②中心句经常处于什么位置?教师总结: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③中心句的作用:概括、总述3、师总结:本文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只要抓住这句话,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文段的内容。我们再来看课文,文中作者认为一年四季中分别是什么时候最美?为什么?让我们把其中的关键词圈出来,并简单说明理由。(1)指名发言。(2)教师评议并小结:春天的黎明最美,因为柔和;夏天的夜晚最美,因为迷人;秋天的黄昏最美,因为让人心旷神怡;冬天的早晨最美,因为和谐。(板书:黎明夜晚黄昏早晨)4、现在就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的景色之美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三、品读释疑(一)“一年之计在于春”,就让我们从第一自然段开始学习吧。(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课件出示: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白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2、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3、小组交流:作者主要描写了春天黎明的哪些景物?(天空、云。)作者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是抓住景物的静态美,描写了景物的色彩,如“泛着鱼肚白的天空”“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也写了景物的动态美,如“泛”“染”“飘”三个动词)(板书:天空、云)4、指导朗读,感受春天黎明色彩的迷人,景色的美丽。(节奏要舒缓,读得轻一点,读出黎明的安静)5、教师总结: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天最美的时候在黎明,作者描写了黎明的色彩,柔和的天空和鲜亮的云彩,突出了它的静态美。那么,在作者看来,夏天美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笔下的夏天。(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课件出示: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3、小组交流问题:作者主要描写了夏天夜晚的哪些景物?(明月、萤火虫。)作者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抓住事物的动态美来描写的,如“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板书:明月、萤火虫)4、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夏夜的美景?(作者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夏夜的三种情况下不同的美景。第一种是明亮的月夜,第二种是漆黑的暗夜,第三种是蒙蒙细雨的夜晚。在对比中写出了夏夜的无比美丽。)5、教师小结:夏天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