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闯关检测题组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下表,回答1—2题。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万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东北地区10510023000229长江中下游地区8860022000395青海、西藏10000100041.(2014浙江外国语学校一模,10,2分)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2.(2014浙江外国语学校一模,11,2分)下列关于青海、西藏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示意1990—2011年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动情况,读图完成3—4题。3.(2014福建厦门一中高三期中,6,2分)该城市人口增长最快的年份是()A.1999年B.2002年C.2008年D.2011年4.(2014福建厦门一中高三期中,7,2分)该市人口总量最少和最多的年份分别是()A.1990年;2011年B.1993年;2008年C.1990年;2008年D.1993年;2011年下图为“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左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右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5.(2014湖南十三校一模,23)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6.(2014湖南十三校一模,24)如果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B.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D.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多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两题。7.(2013课标文综Ⅱ,1,4分)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8.(2013课标文综Ⅱ,2,4分)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南非人口空间分布变化与经济活动和生产方式有直接联系,下图示意近15年南非人口重心变化轨迹。读图,完成下题。9.(2014河北石家庄质量检测,9)南非人口重心移动的原因可能为()①自然灾害频繁②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③国家的扶贫移民政策④落后地区交通运输设施的完善⑤经济交流和人口流动日趋频繁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下图是“亚洲某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该图反映了人口增长与构成变化及其发展趋势。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面两题。亚洲某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10.(2014重庆五区调研,10)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11.(2014重庆五区调研,11)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突出特征是()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4江苏四星高中一模,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26分)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比重(%)年份地区2010年2005年东北地区6.206.95北部沿海13.2211.97大西北地区4.133.13黄河中游地区11.147.98大西南地区13.5310.98长江中下游地区11.019.71东部沿海地区19.8620.58南部沿海地区20.9128.70(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6分)(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的影响主要有。(12分)(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原因主要有。(8分)13.(2014上海黄浦二模,50—5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30分)材料一刚刚出台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对我国人口政策进行了微调,主要是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从而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材料二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全国65岁及以上老人共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