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一战期间,德国青年保罗鲍曼,因受老师保家爱国思想的感染,和全班同学经过简单训练便奔赴西线的边境与法军作战。这批同学怀着满腔热血上前线,但残酷的战争将他们的梦想击得粉碎,使他们深深体验到战争的痛苦与无情,更使他们对战争的必要性开始质疑与反省,但这一切都太迟了,德军溃败,这群热血青年无一生还,永远躺在了西部战线上。小说《西线无战事》电影《西线无战事》海报1882年1907年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就说过:“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最后引爆“火药桶”的“火星”是什么?奥匈德国俄国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火药桶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德皇威廉二世1859.1.27~1941.6.41888~1918在位末代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后果:它不但没有解决民族矛盾,反而使急于发动战争的奥匈帝国和德国找到借口,成为战争的导火线。认识:暗杀行动不是解决国家和民族矛盾的正确途径。我们要反对任何暗杀等恐怖活动,维护世界和平。19141914、、77、、2828131页智能开发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打死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结论: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2、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斗争的实质(目的)是争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个人英雄行为?普林西普是个热爱民族的热血青年,但是他的个人冒险行为不但解决不了民族矛盾,反而成为奥匈帝国挑起世界大战的借口,教训很深刻。所以,热血青年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具备进步的现代意识——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要尽力避免盲目采取偏激行动,避免给世界和平造成威胁。英、法、俄协约国保土塞意日美中退出德、奥匈、意同盟国一战的交战双方(4国:27国)(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德(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德、奥匈(南线)巴尔干塞尔维亚奥匈凡尔登战役形势图(1916.2.21~12.18)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东北部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凡尔登巴黎法国VS德国德军攻城榴弹炮头戴防毒面具的法国士兵1916年2月21日,德法双方展开血战。德军以6个半师27万人,在近1000门大炮、在飞艇和飞机投下大量的毒气弹等掩护下,猛攻凡尔登。法军拼死防守,伤亡惨重。2月25日,法军总司令霞飞任命H.P.贝当为凡尔登地区司令,在他的率领和援军支持下,多次打退德军进攻,最终保住要塞。从凡尔登战役看战争的残酷性炮轰后的凡尔登城镇(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1英尺=0.305米)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法国作家巴比斯《战火》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时间:1916年2月至12月兵力:一百三十个师伤亡:七十余万人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此后,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况愈下,开始走下坡路。此战役为此成为一战的转折点。时间:1914年九月兵力:一百五十万人伤亡:三十四万人结果:德国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双方形成相持局面。时间:1916年7月至11月兵力:153个师伤亡:一百三十余万人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巴黎中国的参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扛着炮弹的中国劳工正在干活的中国劳工上图是一战期间刊登在英国《笨拙》杂志上的一幅漫画。画面上,鹰的嘴中衔着一根象征和平的橄榄枝。美国总统威尔逊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揭露了美国的“中立"政策完全是一种伪装B.美国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