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一、基础知识(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1.汉武帝时下令治理黄河,亲临治河工地。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大的水灾。2.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河。经过几十万人一年的辛勤劳动,疏通黄河,修筑了千余里的黄河大堤。(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1.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提花机,而且染色的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20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发掘的汉墓中,出土了许多绚丽多彩的丝织品。其中的一件素纱衣是稀世珍宝。2.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冶铁质量。水排的利用,比欧洲早一千多年。(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商业的繁荣1.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增加中央的收入,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规模宏大,人称东西二京。城里有专业的商业区,叫做“市”。二、重难点分析例题精析1.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因为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粮食作物的种植以及桑麻的种植等。两汉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而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来源:学科网ZXXK]2.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来源:Z+xx+k.Com]因为经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政治、文化甚至民族关系等是相互联系的,应该全面分析,前后联系,才能分析透彻。例题精析1.我国汉代发明了水排鼓风冶铁的是()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2.两汉时期的长安和洛阳已是世界上少有的大都市,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A、街B、坊C、市D、铺3.在东汉明帝时期治理黄河的是()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三、拓展分析、感悟中考1.(2014年济宁市)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列生产工具面世的次序是()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来源:Zxxk.Com]2.(2013·江苏南京)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铸造五铢钱C.开通大运河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2013·陕西)找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选项()A.汉武帝时统一铸造五铢钱B.汉朝长安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坊”[来源:Zxxk.Com]C.汉代的一些丝织品使用提花机D.汉朝农业生产已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四、专项训练。(一)基础练习1.取消地方的铸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从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这是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所为()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2.以下各项与汉武帝无关的是()A.焚书坑儒B.铸造五铢钱C.允许诸侯王再分封,建立较小侯国D.大规模治理黄河3.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五铢钱、提花机、铜奔马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可能生活在A.春秋战国B.西汉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4.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时,处于鼎盛时期?()[来源:学§科§网]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5.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A.直接用来冶铁的工具B.利用水力鼓风的工具C.灌溉工具D.用来舂米的工具(二)提升练习6.列举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8分)7.考古学者在西汉都城长安遗址,曾发掘一座建于汉高祖时期而在王莽末年毁于兵火的武库,出土了大量铁制的刀、剑、矛和斧等,仅铁煤一种就达一万余件,还有锈结成块的铁盔甲;而青铜兵器极少,主要是煤,其数量只有出土铁做的十分之一左右。请回答:(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