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五课玉堂春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济(jì)南命运不济(jì)同舟共济(jì)杀富济(jì)贫B.首帕(pà)作揖(yī)开门揖(yī)盗半晌(xiǎng)C.饯(jiàn)行客栈(jiàn)掣(chè)脱丝绦(tāo)D.掯(kèn)勒起哄(hòng)长吁(xū)短叹钗钏(chuàn)【答案】D(A济南:jǐ,B晌:shǎng,C栈:zhàn)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景(年成)休负(辜负)奴言垂念永(长久)B.向日(从前)接风(宴请刚从远道来的人)权(暂且)当老身不是C.你忒(太)做绝了沦落(流落)图(贪图)财D.押花(签字)收讫(过)见人(见面)【答案】D(讫:完结,见人:见证人)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时至今日,很多60后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还________。②一首《锦瑟》,实为义山一生的写照,他的一生如镜花水月,映入历史。他的深情、执著、聪慧以及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令人________,回味绵长。③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送我到车站。现在想来还________,眼睛不自觉地总是湿湿的。A.历历在目念念不忘记忆犹新B.念念不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C.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历历在目D.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念念不忘【答案】C(三个成语都有“记得清楚,没有忘记”的意思。“记忆犹新”重在记忆保持不变,它所记忆的,都是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所“不忘”的可以是过去的事,也可以是目标、理想等,它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历历在目”重在情景清晰重现,它所“在目”的,都是过去的事,既能以事为对象,也能以人为对象。)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家,他编印的“三言”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宋元“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B.话本原指“说话(说书)人”所用的底本,有些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警世通言》《水浒传》等。C.《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同《金瓶梅》一样,也是文人独立写作的。D.中国古典小说既与史传文学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也从说唱文学的传流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答案】C(《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话本小说)5.下列对课文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故事的传奇性。这是“三言二拍”的特点,本文也同样具备了这样的特点。B.作者善于运用生活中偶然性的巧合来构成故事的冲突,回旋跌宕,波澜起伏;同时也善于设置悬念伏笔,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引人入胜。C.作者还继承了宋元话本的传统,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脉络清晰,情节连贯,头尾完整。D.金哥送信和三姐送钱的情节,表现了苏三对王景隆的同情,刻画了她知恩图报的性格特点。【答案】D(反映了苏三对爱情的坚贞、智勇)6.下面对课文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塑造出性格鲜明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既有较多的真切自然而又层次清晰的心理描写,也有具体丰富而又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B.见王三拐走了金银器皿,“亡八就去取皮鞭”一个细节,其卑鄙无情跃然纸上,王姐“拿个首帕,将头扎了”,“忙下楼来,往外就走”,心中早有计策的玉姐将计就计,足见其智勇。C.把生动活泼的口语与浅显易懂的文言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文心”和“里耳”的谐和。D.三言二拍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的语言艺术已经跨越了通俗化的初级要求,开始进入更高的规范化和艺术化阶段,为白话短篇语言树立了典范,达到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最高峰。【答案】D(最后一句不对)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玉姐说:“不要说嘴,咱往那里去?那是我家?我同你到刑部堂上讲讲,恁家里是公侯宰相,朝郎驸马,你那里的金银器皿!万物要平个理。一个行院人家,至轻至贱,那有甚么大头面,戴往那里去坐席?王尚书公子在我家,费了三万银子,谁不知道他去了就开手。你昨日见他有了银子,又去哄到家里,图谋了他行李。不知将他下落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