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1课时教学内容观察物体教学内容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2)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确定看到某一形状所处的位置和角度。(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知师:“同学们照过相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看是什么吗?”(想)教师用课件出示本校校园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学生看了将会很快说出是我们的校园。师:这些照片相同吗?(不相同)师:拍摄的都是我们的校园,怎么看到的照片会不一样呢?学生可能说出:(1)因为拍摄的地方不一样。(2)因为拍摄时站的地方不一样。(3)因为看校园的角度不一样。……师小结并板书课题:对,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拍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师板书课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校园的照片,利用了学生好奇心理,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其生机盎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样子不一样并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二、观察实践,探究体验,理解掌握1.本位观察。让各小组把茶壶放在课桌上,(茶壶的正面、侧面、背面分别对着前、后、左、右四面的同学。)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看到了这个茶壶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课件出示茶壶正面、侧面、背面图)让学生全班交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哪幅图是一样的。”学生可能说出:(1)我看到了正面的壶嘴,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2)我看到了侧面,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3)我看到了背面,是壶把儿,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4)我也看到了侧面,不过和刚才那个同学看到的侧面不一样,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师问:“刚才有同学说看到的两个侧面不一样,这两个侧面哪里不一样了。”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可能说出:壶嘴和壶把儿的方向不一样,刚好相反。(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交流,使他们注意观察到的容易混淆的两个侧面形状的不同,即壶嘴和壶把儿方向不同。这样就帮助学生克服了认知上的困难,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到茶壶正面的同学举手。看到这个侧面(指图)的举手,看到那个侧面(指图)的举手。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设计意图:在以上过程中,通过本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2、换位观察。让学生按顺时针方向分别转动到另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直到回到原位为止。说说每次看到的形状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分组交流)教师适时让学生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说出:(1)不一样,我刚才看到了茶壶的侧面,现在看到了正面,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2)我刚才看到了茶壶的后面,现在看到了茶壶的侧面。……师:“为什么大家后来看到的和开始不一样呢?”“这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可能说出:(1)因为坐的位置不一样。(2)因为我们看的面跟开始时不同了(3)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了,所以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同了。……每个同学说完后,教师都要问问其他同学:“刚才同学说得对不对,好不好?”(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不单独是老师说了算,体现了评价的民主性,达到激励学生创新进取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不同的想法,说得不对也没有关系。(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这样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身心高度放松的状态下,自由地发表见解,展开讨论。)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使学生明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设计意图: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学生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