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抓住重要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细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能力目标:1、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德育目标: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把握内容和主题;理清思路和线索。2、通过典型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3、了解写作背景,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默读法对比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这几个学期下来,我们学了鲁迅的不少文章,还记得有哪些文章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风筝》《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那么其中的《》选自哪本集子呢?《朝花夕拾》(解释:回忆童年往事)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同样出自这部散文集。大家都知道这是散文集本,自然《藤野先生》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那么作者到底回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藤野先生》。板书:《藤野先生》二、作者及写作背景鲁迅简介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留学后,弃矿从医,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弃医从文,惜别藤野先生。在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于1926年8月底鲁迅先生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当时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任教。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的。1898年10月在陆师学堂的矿路学堂学习。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派往日本留学。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三、检查预习绯红标致落第不逊诘责托辞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绝物以稀为贵四、整体感知配乐朗读,学生思考问题1、思考问题: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外表: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态度。写作手法:白描与我的交往:涂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关心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精神最让作者感动的是没有民族偏见。总结: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处处受辱挨打,即使是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也受到日本“爱国青年”的歧视和侮辱。作者饱尝了弱国子民的辛酸,深切体会到国弱被欺的道理。而藤野先生却诚恳地对待这样一位弱国子民,真诚地帮助这样一位来自弱国的学生。2、文章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在东京(1-3段)去仙台,(中间的段落)在北京(后三个段落)3、文章的内容是赞扬藤野先生还是写作者的爱国思想?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学生各抒已见4、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明确: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是明线;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5、从哪些事情中可看出作者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是由于什么事情引发作者思想情感发生变化的?明确: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行为,不学无术思想腐朽,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在仙台,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弃医从文发生变化是: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原因:作者认为中国人的愚昧不是肉体上而是精神上,应该用文学来整治愚昧的国民。作者在前面还提到了一些事情如:这些与藤野先生有何关系?明确:“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所作所为使我失望,促使我离开,为后文与藤野先生的相见埋下伏笔。即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为后文藤野先生更加感人的教诲与关怀作陪衬。匿名信事件--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