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让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的精彩以及作者生动精炼的语言。3、让学生感受桨手的风采,明白“力量从团结中来”这一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传统节日体现的价值。2、精彩的龙舟竞渡场面描写3、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及虚实相生的写法。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2分)(1)茶峒()(2)干燥()(3)擂鼓()(4)洞穴()(5)泅水()(6)戍军()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8分)(1)zhàn()酒(2)划jiǎng()(3)缠guǒ()(4)nà()喊(5)泥jiāng()(6)guàn()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哪个节日?谁能说说这个节日的由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湘西的端午民俗。二、检查预习1、学案预习部分字词的正音辨形2、对课文的熟读程度三、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中国作家。原名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他出生于风景如画的湘西凤凰县。小学毕业后14岁就按照当地风俗到地方当兵,先后当过文书、班长等职位。以后接触了五四新文学,1923年独自到北京,读书不成,开始写作。他少年流浪,后名声大起,在大学里担任教授,成为一位很有名气的作家。沈从文的主要作品有《边城》《长河》《阿黑小史》散文集《湘行散记》等。他的主要文学贡献就是用小说和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他写作的时候,几乎不带有政治观念,看重的仅仅是不同的地域文明。因此,沈从文的作品,在当时就与众不同,他的作品使我国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读课文,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及中心。理清结构全文紧扣“端午日”这个文题,是按什么思路展开?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材料?()——()——()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教师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读音释义的掌握情况,以听写提问方式进行。泛读课文阅读全文,边读边思考问题:文中提到了端午日的哪些风俗?用简洁语言回答。2、课文以端午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详写了哪些民俗,略写了哪些民俗?3、这些活动的参与度如何?从哪些文字可以感受到?4、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三、研读“龙舟竞渡”1、朗读(指名朗读:划船的事……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2、研究几个问题:①文中哪些文字告诉了读者龙舟竞渡的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②船只的“形式”是怎样的?平时搁置的方式是怎样的?为何介绍这些内容?③每条船的船员是怎样分工的?文章是按怎样次序介绍这些船员?文中用哪些词语表现他们的动作和外貌的?请把这些词语圈点出来,体会这些词语对表现赛船的场面的作用。④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入手,写出龙舟争渡时的那种热闹、欢腾的场面的?四、略读追赶鸭子的内容及结尾1、是谁发起的这项竞赛活动?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参与?2、追赶鸭子的场面写得虽然简略,但同样让人感觉很激烈、热闹,甚至可以说一点也不逊色于龙舟争渡,你从文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当天的活动到什么时候结束的?表明了什么?五、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后记:一、修改病句。①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②细菌是有害的。③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④经过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美国得出无须依靠大型军事基地也可以打赢一场战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人审核人审批人学生姓名班级评价批阅日期序号21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节选。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成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