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长春版VIP免费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长春版_第1页
1/3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长春版_第2页
2/3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长春版_第3页
3/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编写阅读提纲。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教学关键学习编写阅读提纲。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三、朗读课文,正音正字。1.会读会写下列生字。肇埋没2.能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致知: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致,推及;知,认识。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泛指不切实际的谈论。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正心:即心要端正。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3.朗读课文,圈画重点语句。四、理顺文章结构。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第三部分(第6—12自然段):理例结合,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第四部分(第13自然段):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五、小结。六、布置作业整理出本文的内容提纲。教学后记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研读文章。学生朗读课文,思考: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2.“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格物致知”出自《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3.作者认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4.《大学》里讲“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和丁教授讲“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吗?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5.第4自然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说明了什么?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6.作者认为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7.第8自然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说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地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地观察。8.文章第9自然段讲的是什么道理?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9.丁肇中先生忧虑中国学生的哪些现状?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但不会做研究。10.文章第12自然段作者举自己个人的经验说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举个人的经验说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11.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12.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 长春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雨丝书吧+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乐于和他人分享知识,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