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唐诗五首》教案 长春版VIP免费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唐诗五首》教案 长春版_第1页
1/5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唐诗五首》教案 长春版_第2页
2/5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唐诗五首》教案 长春版_第3页
3/5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唐诗五首》教案长春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2.过程与方法: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关键:通过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美,体会诗人借助景物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研读,品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录音机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以情真意深、清新自然见长的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的名篇佳作千古流传,魅力无穷,时至今日,仍被人们广为传诵。每一首诗中都有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或一种深入心灵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从里面采撷几朵多姿的花朵。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朗读指导(听朗读录音)由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要求: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2.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初年的著名诗人。他幼年聪明过人,6岁能文。曾任沛王府修撰。在他20岁的春夏之交,诸王子斗鸡游嬉,王勃写了一篇《斗鸡檄》,假托沛王鸡传檄声讨英王鸡。高宗看了这篇檄文,认为是挑拨诸王子,于是将他赶出沛王府。26岁时前往越南看望父亲,途中游览南昌有名的胜地滕王阁,写下了震撼古今的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后渡海溺水,受惊而死。3.品味赏析(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与其他送别诗相比有什么不同?这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与其他送别诗相比感情比较达观,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2)你从诗中的哪句话感觉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不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这句话为什么会起到这种艺术效果?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朋友之间那种诚恳深厚的情感,情调积极乐观,给人以鼓舞的力量,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4)分析其他三联我们来看一下首联。作者通过这一联要表现什么?这一联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朋友上任地点。写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暗示了朋友间恋恋不舍的深情厚谊。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应怎样理解?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诗人为什么会在尾联写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句?二人同为宦游,即使分别也因感情相通而不感觉距离遥远,因此在分别之时才会不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三、学习《登幽州台歌》1.朗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再找学生朗读。在读时用心揣摩诗的内容和情感。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自幼具有豪侠浪漫的性格。少年时代曾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了远大的政治抱负。24岁举进士,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他曾在26岁、36岁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军事问题提出过一些有远见的建议。38岁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他的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有《陈伯玉集》。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4.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什么深层的精神?五、课堂小结。六、作业:1.背诵两首诗。2.课外积累王勃、陈子昂的代表性诗歌,背诵下来。教学后记: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1.背诵两首诗。2.找同学背诵王勃、陈子昂的代表性诗歌。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朗读指导先由教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吉林省伊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唐诗五首》教案 长春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雨丝书吧+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乐于和他人分享知识,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