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数学》教学反思《交通与数学》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交通与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交通与数学》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复习有关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2.结合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体会交通与数学的关系;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教材分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有趣的学习素材。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交通数学问题的一节复习课。这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一个好的案例,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从一年级学生学习新教材伊始,一直把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重点,经过一、二年级的培养,学生不但具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形成了意识。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我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不再是学死的知识,而是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第1页共11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大多数步行上学,结合此实际情况,更便于孩子们自主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也便于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实录〗师:同学们每天上学,几点从家出发,路有多远?生1:我家离学校不远,十多分就到了。生2:我家离学校也就是体育老师测验一百米那么近,一会儿就到了。生3:我得乘车,等车加坐车得用20分。从车站到学校还要走10分,半个小时能到。师:大家估计一下家离学校的距离,算一算你每天上学放学走多远。生口算或笔算求出答案,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互相了解。(评析教师能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看图“小东上学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谁能回答你的问题。2.生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评析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大组汇报。(解决书上和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学生们容第2页共11页易忽略的问题。)生1:我提醒大家小东中午如果回家吃饭,就是4个650米。生2:还可以理解为2个1300米。师:小东家在六楼每上一层大约用12秒,1分时间内能从一层走到家吗?这道题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为什么?生3:一楼不用上,他实际就上了5层楼。生4:比如说我家住在2楼,实际就上了一层楼梯。生5:我忽略了一楼不用上楼梯。师小结: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再解答。跟同桌说一说你家住在几楼,你上了几层楼梯。(评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要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认识,则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这一步的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通过彼此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互相补充、提醒。这种生教生的方法,更易让学生接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买车票师:小叮当要乘火车旅游,你能帮他买票吗?你能知道些什么?(出示火车硬卧票价表)(评析注意引导学生审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生1:我知道第一行是火车走的里程数。生2:第二行是火车票的价钱。第3页共11页生3:走得越远,票的价钱就越贵。《交通与数学》教学反思2《交通与数学》是我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北师大教材第五册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乘除法、周长之后安排的一个综合练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解决与交通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节课所承载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知识准备,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运用乘除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在自我教育的情境中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培养学生安全交通意识;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共设置了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二、师生合作,解决问题;三、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四、总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