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强少年始》一、教材分析<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步入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开始有了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要求自立、自强。在学生对自尊、自信、自立有了初步认知和体验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自立、自强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认识到告别依赖、走向自强是人生的必然,掌握自立自强的正确方法,走向自立之路,做自强之人。本框是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的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本框主要分析了什么是自强、自强的主要表现,分析了自强与成功的关系,指出青少年要自强,不要自弃,为下一框《少年能自强》介绍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作了铺垫,也为帮助学生树立自强品质、尝试做自强少年作了铺垫。<二>教学目标本课主要落实了课程标准中的以下内容:“成长中的我”第二部分“自尊自强”中的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根据课本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①了解并说出自强的含义、表现和作用,知道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②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要从少年开始,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精神尝试做自强少年。③举例说明自强精神的意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④通过学习,认识自强是一种优秀品质,明白生命的可贵在于养成自强的精神。⑤体会自强不息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自强的含义及其精神表现是本框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确定为重、难点的依据是: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易产生疑惑。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教师对此要讲清、讲透。(2)自强的意义和作用也是本框的重点。确定为重点的依据是: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是否自强不息,讲清自强的意义,才能激发学生培养自强品质的愿望,引导学生作出正确选择——从少年开始就要自强,进而产生要主动探究培养自强品质方法的强烈愿望,也由此为第二框的内容教学作了铺垫。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得他们身上自立自强精神非常缺乏,有的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少数学生遭遇到家庭变化、学习上的挫折之后,无法正确面对,易产生自弃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思考,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三、教学方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主要采取了多媒体电化教学、活动探究、艺术欣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多媒体电化教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运用图片、声音等再现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活动探究——讲故事:通过学生讲述古今中外优秀人物自强不息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自强精神的主要表现,感悟到自强品质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3)艺术欣赏:利用歌曲《男儿当自强》的艺术感染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情感上作出正确选择——从少年开始就要自强,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1)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古今中外优秀人物的故事。(2)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艺术欣赏的图片、音乐等。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多媒体展示:非洲奥兰治河羚羊的故事)(建议收藏素材“新课导入:非洲奥兰治河羚羊(图、文)”)启发提问(多媒体展示):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个故事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学生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小结,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课题:《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人生自强少年始〉<二>情境体验多媒体展示:全国十佳少年谭海美(建议收藏素材“新知讲授:全国十佳少年谭海美(图、文)”)同学们对学校部分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的调查启发提问(多媒体展示):通过海美的故事和同学们的调查结果,回答问题:“小涛和同学们是靠什么取得那么大的成就的?”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发言出自强精神及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