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电和磁2.物体都能导电吗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预测,并说明依据;2.能自主设计方案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检验,并记录研究情况。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有的是容易导电,有的是不容易导电的;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3.知道与物体导电性相关的安全用电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过程,在研究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愿意交流与合作;2.体验到物体导电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3.体会到科学学习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并愿意改进安全用电方面的不足。教学过程设计一、对问题进行预测,交流验证做法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导电吗?2.学生发表见解,并说明依据。3.讲述:刚才,同学们对物体是否导电进行了预测,并说明了其导电的依据,但我们根据生活经验预测的结果还需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接下来,我们要进行验证。怎样验证物体是否导电?4.学生分组交流。5.交流验证做法,全班达成一致。二、设计验证实验方案,分组进行验证1.讲述:每个小组要利用电路材料设计一个“物体导电检验器”,同时要设计一张实验记录单,记录你们的验证过程。记录单的形式不限,但记录单上至少可以让别人看出:你们组设计的“物体导电检测器”的电路图.对物体能否导电的预测.检验结果.最终结论等。2.学生分组设计方案,教师参与学生活动,适当指点。3.全班交流.评价验证方案,选取最佳方案。4.修改完善各自的方案。5.选取电路元件和检验材料,结合方案验证物体能否导电,并做好记录。6.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引导学生反思预测和验证的结果。三、交流验证结果1.学生汇报对物体导电性的验证结果。(汇报内容:①容易导电的材料有哪些?不容易导电的材料有哪些?②验证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或新想法或问题)2.学生反思和交流:为什么检验结果和预测结果有不同?其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3.学生分组操作:逐渐增加电池的节数,再检测不导电的物体——浓盐水。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人体导电试验”(先用学生制作的检测器检测人体是否导电,然后,教师提供验电球,让学生再检测人体的导电性)。5.学生谈试验后的想法。6.讲述:①物体导不导电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②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四、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及安全使用1.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和绝缘体?它们有什么用?2.学生观察与辨认:废旧电路板及元件.电料和工具上的导体和绝缘体。3.学生就如何安全使用电器.电料和工具进行交流。(对学生树立安全使用电器的观念很重要。)五、课后延伸活动生活中,湿木头是容易导电的物体,但在我们的检测中却不容易导电,请你(最好和你的家长合作)研究:湿木头在什么情况下才容易导电,将研究报告上交给科学老师。(提示:使用简单材料,不要用220v市电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