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政治《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教学重难点】矛盾的概念;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1.讨论法、启发式教学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课前准备】教师:事先收集准备视频,flash小动画,材料学生:预习教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几个包含矛盾的事例如名言、成语、寓言或某一事件等。【设计思路】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课堂。本课时,本人运用“情境—探究”模式组织教学。通过教师组织构建各种情境,将知识情境化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自主探究方式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境]多媒体播放:中国与阿曼足球队世界杯小组赛的比赛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并启发设疑:“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如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引出课题,导入新课。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讲授新课: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学生所讲内容对错与否,教师暂不评价,针对出现的问题,在随后的教学中点评纠正。学生:略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视频及我们同学的举例,概括出矛盾的含义。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1教师扣住“对立”、“统一”进行概念分析,并结合前面学生的举例及足球赛加以点评。(有的同学可能会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日常生活中说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看课本67页课堂探究,引导学生区分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问题探究: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略老师提示: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的观点,“自然界喜欢矛盾”里的“矛盾”就是哲学上讲的矛盾的含义,不是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情境]多媒体播放flash《自相矛盾》的故事。请问:寓言中所说的“矛盾”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一回事吗?为什么?《韩非子》寓言中“矛盾之说也”,指的就是逻辑矛盾,但作为兵器的矛和盾,也确实有对立统一的关系。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情境]多媒体播放:漫画“他敢剪吗?”请问:1、他为什么不敢剪?2、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回答:略。老师总结:在图中,甲、乙二人的上与下是互相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结论是“不敢剪”。剪断绳子的后果会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