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歌课题九九歌课型识字课课时2教材分析《九九歌》是一首在我国广为流传的农谚。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具体描绘了“一九”至“四九”,小朋友在冰天雪地中嬉戏玩耍和“五九”至“八九”气候逐渐转暖,柳绿、冰消、雁来以及“九九”过后阳春三月人们忙着春耕的景象,呈现了数九寒天以及“九九”过后大自然的壮美景色。这首九九歌与冬至后北京一带的气温变化基本相符,而且文字生动、通俗,读起来朗朗上口,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学情分析这首《九九歌》是谚语,学生对谚语了解得并不多,但是谚语中生动、通俗、有趣的语言一定会激发学生对谚语的喜爱,学生也自然会从谚语中了解许多关于天气变化的知识。另外,这个谚语内容浅显,通俗易懂,读起来合辙押韵,除了承载着识字任务,还很适合学生背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竖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读、接读、拍手读、看插图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对谚语的喜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农谚这种中华民族特有文化的魅力,体会我国劳动人们的智慧。重点难点1.识字与写字。2.了解节气特点,背诵谚语。教学策略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随文识字。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翻看日历或者询问家长,弄清“一九”“二九”……都是哪些天。2.准备本课的识字卡片、教学课件或放大的插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想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解题。1.同学们喜欢唱歌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九九歌》(板书课题)。课件第1页虽然叫《九九歌》但它不是歌曲,是一首在我国广为流传的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总结而成的。2.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节气吗?从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个“九”,叫数九,这样从冬至起,一九、二九……一直数到九九,共81天。想不想了解《九九歌》?二、初读谚语,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文中六张图片,师范读。课件第2页2.领读。3.让学生自由读。4.指名读。三、细读谚语,随文识字。1.出示第一幅图和第一句谚语。课件第3页学习“九”、“出”、“手”。同学们看这幅图上画了什么?冬天刚到是几九啊?(1)字卡出示生字“九”。学生开火车拼读,组词。师范写“九”,课件出示九的书写顺序,让学生在本上写三个。课件喜欢24个想1.边听文边看相对应的图片。2.注意字音、语气。3.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生字。1.冬天来了,下雪了,小朋友们在雪地上堆了一个雪人,他们都穿着棉衣戴着手套和棉帽,给雪人也戴上了帽子和围巾。围着雪人唱啊,跳啊。2.一九接着是二九。3.很冷,拿不出手,第4页看图冬季有什么特点?(2)字卡出示生字“出”。学生开火车拼读,扩词。“出”是会意字,课件出示“出”的字理课件第5页(3)字卡出示生字“手”开火车拼读,组词。“手”是象形字,课件出示“手”的字理。课件第6页“不出手”是什么意思?指读这句话,练习接续读。有感情读。2.出示第二幅图和第二句谚语。课件第7页学习生字“四”和笔画“竖弯”。这幅图上画了什么?(1)已经开始冻冰了,就是比一九二九冷一些,是几九了呢?“冰上走”是什么意思?指读第二句谚语。(2)字卡出示生字“四”开火车读,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学习笔画“竖弯”。师范写“四”,学生写三个。3.出示第三幅图和第三句谚语,课件第8页学习生字“六”、“柳”。(1)这幅图上画了什么?(2)字卡出示生字“柳”,开火车拼读,组词。怎样记住这个字?(3)天气变暖了是几九和几九了呢?(4)字卡出示生字“六”拼读,扩词。(5)指导朗读这一句。接续读。(6)课件休息:把九九歌编成歌曲加律得戴手套。4.说明天气已经冷了,手拿出来就冻手。5.两个小朋友在冰上滑冰,很开心。6.三九四九7.就是在冰上玩耍。8.天气变暖了小朋友在河边看柳树发芽了。9.想象法、组合法。10.五九、六九。11.边、加。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律动。4.学习生字“力”、“加”、“边”。(1)字卡出示“力”拼读,组词。课件出示“力”字的字理。课件第9页如果给它加偏旁,可以变成哪些字?可以到文中找一找,看谁找得快!(2)字卡出示“边”、“加”,开火车拼读,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