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集(二首)—职业教学目标:1.了解泰戈尔及其诗文特点,艺术风格。2.通过学习诗人富有想象力的诗句,体会其追求自由、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3.使学生受到泰戈尔追求自由、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象征意象。教学难点:掌握散文诗的特点及泰戈尔诗选的儿童心理描写。教学安排:一课时讲授课设计意图:《新月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诗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诗人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里,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阅读这些诗篇,能陶冶性情,净化人格,美化心灵。本课旨在通过学习《职业》,使学生领悟散文诗的韵味和内在的节奏,感受孩子的童真童趣及丰富的想象,对《新月集》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新月集》的欲望。教学过程:一、赏读《职业》(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教师出示各种各样有关职业图片,学生猜想是什么。(二)整体感知1.老师特别喜欢这首小诗,我已经读了至少不下十遍。可是,课堂上,老师还想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们愿意听吗?2.师范读。(配乐)3.这样的一首小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喜欢?(想象力丰富,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很有韵味……)4.既然大家都喜欢它,那就读它吧,把它读通读顺了,行吗?学生初读。5.指名读(三)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1.过渡:老师觉得他们喜欢这首诗已经喜欢到骨子里去了,因为他们读得是那么的有滋有味。我们也像他们这样有滋有味地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特别有味道的句子划出来,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2.生朗读,师巡视。3.交流:围绕孩子的天真可爱调皮淘气与依恋妈妈,谈感受与朗读相结合,重在朗读。4.选读,进一步感受散文诗语言的韵味。(四)介绍作者1.这是一首富有童真童趣,又充满想象的小诗,写这首诗的作者会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来作个大胆地猜想,好吗?(提示:从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去猜)2.师介绍:刚才同学们作了大胆的猜测,那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作家。(图片出示泰戈尔)认识他吗?师介绍:泰戈尔:印度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被称为印度的“诗圣”。他的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吉檀枷利》和《园丁集》等,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师补充介绍诺贝尔文学奖:知道什么是诺贝尔文学奖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文学奖项。从1901年设立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我们亚用心爱心专心1洲只有4个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而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二、小组合作阅读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2.小组间相互学习。《职业》表达了孩子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学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谈感受点到为止,重在朗读,读出韵味与节奏。三、品析《职业》歌颂自由的文学作品历史上比比皆是,自由已成为人类无止尽的永恒追求。《职业》一诗从儿童的心理出发,塑造了几个鲜明具体、生动活泼的形象。在处理这些形象上,诗人没有用浓墨重彩去细细描绘他们的身材相貌、穿着打扮和神态气质,只是简单地透射出小贩的叫喊“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园丁在那里掘地,更夫提着灯走来走去。然而他们的生活背景是宽广自由的:小贩“没有什么事情急着要做,没有哪条街一定要走,没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没有什么时间一定要回家”;园丁“要怎么掘,便怎么掘”,更夫“摇着他的提灯,跟着身边的影子一起走着,他一生一次都没有上床去过”。全都是“且自逍遥没人管”,犹如中国水墨画,几朵飞云,几竿翠竹,一湾碧水,一抹远山,构成一个广阔自由的天地,竹下一个抚琴的隐士若存若失,然而意境全出,宁谧深邃,耐人寻味。在白描般的诗句中,三个典型形象的自由气息如清亮的涓流淙淙流入我们心中,流动、翻腾化成云蒸霞蔚,托着我们的心飞翔,飞向那个梦中的地方......四、拓展延伸推荐《新月集》1.学习了《对岸》、《职业》以后,你们觉得这两首诗会是出自泰戈尔的同一本诗集,还是不同的诗集呢?为什么?引导归纳出共同点:童真童趣、想象力、儿童为主,读起来都很有韵味)2.那这两首诗会出自他的哪一本诗集呢?出示《新...